八一厂《大决战》第三部
《平津战役》
当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已接近尾声之际,处于华北地区的傅作义集团50万国民党军队如惊弓之鸟。傅作义面对蒋介石的屡催南下和北平各界日益高涨的和平呼声,焦灼不安举棋不定。根据傅作义集团的特殊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对其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策略。
为了使傅作义早日丢掉幻想,中共中央军委一面命令东野提前隐蔽入关,迅速插进平津线各战略要点之间,切断敌人的相互联系,实施“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方针;另一方面利用傅作义想以谈判拖延时间寻找出路的想法,通过北平地下党掌握其动向,并通过与其代表的谈判促使傅走政治解决的道路。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前总委统一指挥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平律战役提前发起,华北军与傅王牌35军鏖战,东野同时对天津、塘沽分割包围。新保安被攻破,35军全军覆没,军长郭景云自杀。随后张家口解放。
在华北、东北、天津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东野参谋长刘亚楼用兵如神,仅用29个小时攻下天津,歼敌13万余人,生俘天津城防司令陈长捷。
北平守军在90万大军包围之下欲战不能欲逃无路,傅作义彻夜难眠。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八项和平条件,前线指挥部向傅发出最后通牒。形势所迫,傅作义终于同意在和平协议书上签字。
1月31日,解放军和平进入北平,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