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这里好温馨
——以情管人一瞥
在兴化厂蓬勃发展的同时,兴化人的日子也着实红火起来。这里彩电、冰箱早已普及,买“电驴子”的也为数不少。而且25%以上的职工家里还装上了空调,其他家庭不是不装,原因是电力超负荷的限制。特别是过去不少职工不愿在兴化厂里呆,而现在托关系往厂里调的也屡见不鲜。无奈厂里新添了一条独一无二的规程:凡调走者,每人送现金200。但竟无人动心。
如此磁石般的吸引力何在?是优越的住房,还是人均年薪4000元的收入?记者在采访中感到,住房收入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这里有一个重视关心人的环境,是充郁于企业内每个角落的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假如你是一个兴化人。
你进厂的头一天,便会受到班组长的关怀问候、工友们的帮助——你不会有紧张、陌生感;
只要你认真、诚实地劳动,你的收入便会直线上升,不会有人中间“卡油”;
评先、调资、入党、疗养,这些好事也会有你的份——各项考核制度有细致的规定;
你有意见,有委屈,有建议,想一吐为快,班组生活会将为你提供机会;
谁都会遇三劫六难,婚丧嫁娶,这时候工会、工友们会鼎力相帮。厂里为困难职工解囊、帮“一头沉”收庄稼、盖房习以为常。为此你犯不上感谢,因为班组内帮忙是相互的,工会小组的制度就有“五必访”这条。
在厂里,你不仅感到“如鱼得水”,厂子的恩泽尚“荫及子孙”。你结婚生子,从入托到高中毕业不仅全部免费,若高中“状元”,厂里还另有“奖赏”呢!
兴化的口号是“以育人为本,培养‘四有’新人”。厂内的标语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二,速度第三”,颇有些欲擒故纵的味道。厂里工作的诀窍是“政治、精神;行政、经济”手段并用,连厂里花25万元购回一台“比省电视台”还好的摄象机,镜头始终对准工人;与硬制度形成对照的是厂里近年居然没有搞优化组合,没有开除一个职工。
厂里燃起一把火,车间更是暖如春。与考核表并列的是职工个人生物节律表,女工哺乳、例假都有人记挂。车间里有鱼缸、花草,一片和谐、友爱气氛。
兴化在制度这副铁面孔之下,有如此“其乐融融”的氛围,这是厂领导万事靠职工、想职工结下的果子。
厂长胡学忠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企业的一切都归结于人,只有一流素质、精神状态的人,才会有一流企业、一流产品。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工人们听了咋能不暖和和的呢?!
本报记者 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