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依靠职工创一流
——记西安火车站站长高志勤
被列为全国铁路8个特大客运站之一的西安火车站,从1986年起在连续名列全国客运大站榜首的基础上,又连续7年保持省、市、局、分局双文明先进单位称号,并被国家爱委会命名为“全国卫生火车站”,被铁道部命名为“文明车站”,荣获了199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切,不知渗透着站长高志勤多少心血。
8年前高志勤来到西安车站上任时,面临的是车站内外正在着手建站以来的大改建和电气化站场施工,到处都是一片杂乱景象。改革开放带来了旅客人数骤增,给车站旅客运输工作造成了沉重负担。高志勤在全站职工动员大会上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夺名次、重振西安车站”的规划,并制定了以安全、优质服务、效益为中心的层层负责制方案。他还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把车站的民主管理纳入全年方针目标管理,要求按期检查,逐项兑现。高志勤亲自参加研究、亲自督促落实这项工作,对职工代表的提案,他和其他领导逐条研究处理,对职工代表不满意的处理结果,要求承办部门重新办理。几年来,西安车站职工代表提案处理率均达到100%,落实率达到95%以上。
西安车站每7分钟就要办理一次接发列车业务,日均发送旅客2.5万人,上下车旅客7万人次,高峰期达10万人次以上,是中外游客了解陕西的重要窗口。车站服务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大旅客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陕西、西安的声誉。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在车站相继投入使用,而车站的大批青工顶岗后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使全站职工的整体素质下降。如运转车间一名青工由于对在非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业务不熟悉,导致了一起险情事故;一名售票员由于对某些车次停车点不熟,卖给一位乘客到兴平不停的103次车票,使这位乘客几经周折又返回西安,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还有一位软席候车室服务员因不懂外语,竟将要喝水的外宾领到厕所。针对这种状况,高志勤和站领导班子成员经过研究,投资4万元兴建了职工教育基地,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包括电化、模拟等5个教室以及图书资料室、职工练功场等现代化教学基地603平方米,仅1990年和1991年两年就举办各种培训班180期,使职工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在郑州铁路局和西铁分局1991年专业技术比武中,西安车站职工共获得两个团体第一名和一个团体第三名,并有19人分别进入专业前三名。售票员马建新以连续售票39万张无差错的优异成绩,被省总工会授予“八五立功竞赛先锋”称号。广大职工积极搞好优质服务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现在全站每年为旅客办的好事达10万件以上,收到旅客表扬信、旗、匾千件以上,受到上级和新闻单位表扬百余次。
高志勤还把关心职工、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关键问题去抓。车站西配楼是一个以安排残疾青年为主的工程,当时需投资500万元。车站没有资金,高志勤和站领导班子研究后,果断地用贷款方式建成了这座服务楼,不仅安排了社会上一批残疾青年,也扩大了车站待业青年的就业门路,同时方便了旅客。民政部副部长视察该楼后,称该楼为“西北一枝花”。 (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