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10月08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我想有个家 “钱”字刍议 倒过来 春风袅娜·天安门放目 我省第一部地方文学史问世 捐款(小说) 秋之心 在夹缝中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钱”字刍议

薛海春

人谓钱可通神,我虽未必全信,但钱的作用,却大得令人吃惊。

近日,社会上刮起一股“拍卖风”,从卖“技术”、卖“信息”,发展到卖“汽车牌号”、卖“电话号码”,甚至卖“户口”、卖“劳模”。下一步是否还要进而卖“官职”、卖“地位”,也是很难说的事,因为有的地方已经权力商品化、关系商品化、人格商品化了。但不论卖什么,只有一个目的:“赚钱”。只要能赚到钱,什么品行端方、志节高尚,统统可以不要。

过去,不曾研究,小小的“钱”儿,竟有魔力般的驱动力,内含着无数不可告人的两面性:一面功名闪烁,一面罪恶招手;一面千古留芳,一面遗臭万年;一面是福,一面是祸。因不时有弄潮儿一试身手,便也就演奏出各式各样的曲调来。其实,金钱本身是无血无肉、清白无辜的。但是,它与正义相结合可奏出可歌可泣威武雄壮的乐曲;它与邪恶相结合,也能干出危及国家、祸及百姓的蠢事来。此类事体,从古而今,我们见得还少么?钱与官,钱与权,钱与法,钱与情,钱与世界万物紧紧相连,生出了多少故事,演出了多少活剧。离开钱社会不成其为社会,离开钱人类不成其为人类,钱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随着钱不断变化。

当今社会,衡量国、衡量家的穷富以“钱”划定标准,衡量企业兴衰,衡量人的智愚以“钱”作为筹码。不知为什么工人抱怨,干部抱怨,老百姓抱怨,当官的也抱怨,可都抱怨嫌自己赚的钱太少。也许因为“钱”是一切商品的代表,是一种身价和权力的象征,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时刻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人们对金钱的渴望也就变成了一种风潮。我同样不反对赚钱,而且赞成多赚钱,赚大钱,只要国人口袋满,国家口袋满,我这中华人众的一分子,不也就富啦!只是见到“8888”、“发发发发”的“幸运儿”不见得幸运而有些遗憾。倒是觉得还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好,切不可应了清人仟镛的联语:“受一分份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