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
——社交杂记之八
吉三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几句话,被许多人挂在室内作为装饰,他们喜欢的是字,或者仅仅为附庸风雅。真正把这几个字吃透应用的,不多,甚至可以说,极少。
难得糊涂者,指小事。大事千万别糊涂,小事却一定得糊涂。接人待物,说句现在的时髦话,即在“社会上混”,你要学会装糊涂。太聪明太精明太敏感了,就会寸步难行。
敏感是青年人的长处,几乎人人如此,除非严重弱智者。敏感了就不肯被鄙视,不肯吃亏。其实,与人处,要常常吃一点亏,吃了亏还要装一点心甘情愿,这就是难得糊涂。
此话怎讲?打个比方。几个朋友一起上街吃饭,你买菜,我买酒,他买饭,你在心中暗暗算帐,发觉自己多花了两块钱,于是心中不快又不好启口,饭也就吃得不舒服。这时你来一点糊涂,连一笑置之都不,却为有机会花钱请客开心,是不是就由不潇洒变得潇洒了?
这一类必须糊涂的事,会常常碰到。奖金比同事少得了;家用比弟兄多寄了;同样的工龄资历,人家住了二楼,你却住了底楼;与某人闲聊,发现对方言词有藐视你之嫌;领导分配工作,你比别人多扫了两次地等等等等,难得的都是要一点糊涂。
明知吃了点亏,却因装了糊涂心安理得,女朋友会说你是“砍头子”。你这时告诉她,说你其实沾了光,并不吃亏。且不说省了精神力气去做了别的于你于她有益的事,至少养了肝养了脾养了肺,省了唾沫,何乐而不为?知理的人听到你的故事,一定会说你活得实在潇洒。
郑板桥在难得糊涂的横幅下有几句话最后结尾是:“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分析起来,可算是清朝的雷锋精神。“学雷锋”如今不时髦了,青年人大多嗤之以鼻。但“别人骑马我骑驴,抬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几句话用现代观点讲,是不争享受之举,用个人意识分析,免了心中梗阻,起码不得癌症,也算合乎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标准吧。
可见,难得糊涂不是在墙上挂挂而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