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砥砺磨练 乘势而为
——亚洲杯赛后寄语国足
唐应坤
亚洲杯硝烟散尽,中国足球队浴血奋战,坐上亚洲第三把交椅,使广大球迷心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施氏军旅”临战组队,出征广岛5战2胜2平1负,成绩诚然可贺,但表现亦属堪忧。
22名战将20名都曾披挂上阵,个个都“挺投入”。但不少队员在场上给人的印象是忽“左”忽“右”,判若两人。黎兵在对沙特一仗,先盯人不紧,对方乘虚而入,而下半场却大胆扑前,头槌建功;前三场屡失良机,差点背上“败家子”恶名的谢育新,对日本一战居然开球32秒钟便妙射中鹄;李明初出茅庐,锋芒毕露,三次抢点,技惊四座,但他因多余的动作被红牌请下,实在遗憾。还有范志毅、李晓、郝海东等也都如此这般。可见,我们的队员心理素质差,缺乏打恶仗的经验和适应能力。
纵观五场赛事,中场吃力,领军人物“众里寻他千百度”,千呼万唤不出来。“临门一脚”的老毛病实在令人“忍无可忍”。对泰国队22次射门,最后比分却是0:0。罚角球几十次,仅一次得手,其技术难以让人恭维。整个比赛无一任意球进帐。
一个球队,必须技术全面,特点突出。一个球员亦应如此。如今施大人麾下,22名战将堪称当今中国足坛精英(尽管有争议,要调整)。但扳指头一个个数来,不要说没有“足坛天才”马拉多纳、“神奇小子”哈斯勒,没有卡雷卡和巴斯滕这样的超级球星,就连东亚足坛上金铸城、徐正源这等强手也找不出来。甚或也见不到昔日左冲右闪娴熟盘带的古广明、力拔千钧远炮重轰的左树声、从容自如每罚必破的麦超的身影。拿施氏“没有一个令对手害怕的球员”的话来说,都显牵强,的确是连特长很突出的队员都没有。
尽管,中国队此次出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铲抢凶狠,敢打敢拼,作风硬朗,发挥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技战术水平,然而“老三”毕竟是老三。但愿这支新军在施拉普纳统帅下,励精图治,对症下药,刻苦磨练,增强队伍心理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稳定性,在世界杯外围赛上打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