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省采取得力措施抓扭亏增盈
亏损大户中有12家扭亏为盈 22家减亏百万元以上
本报讯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采取多种措施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使亏损面减少,亏损额下降,一些亏损大户成绩尤为突出。
据省扭亏增盈办公室统计,全省1991年亏损百万元以上的69户企业中,到上月底已有12户扭亏为盈,其中西安钢铁厂盈利888万元、铜川市纺织厂盈利276万元、陕毛一厂盈利80万元、西安制药厂盈利20万元;陕柴厂、省压延设备厂、西柴厂和南郑氮肥厂等22家企业减亏额都在百万元以上。
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去年特别注意转变职能,加强领导,大力开展支帮促。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企业扭亏问题。在全省扭亏会议上,主管工业的副省长与各地市的专员(市长)签订了扭亏增盈责任状,从省地县一直到企业层层落实了扭亏增盈目标任务。对1991年百万元以上的69个亏损大户,年初就落实了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包户制:对地市与有关部门扭亏成绩显著的由省政府奖励1—3万元,完成任务差的扣发5—10%的行政经费。有关部门还聘请专家学者深入企业进行亏损会诊和咨询诊断,并提出扭亏方案。
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是我省扭亏增盈工作的一大特点。去年初,省上就确定在长岭、五棉、黄河等5户工业企业实行股份制试点,将国有企业改为股份制。省上并抓了“一市三企”,在汉中市和省属的秦川机床厂、耀县水泥厂、省石油公司实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试点,在有的企业还实行“一厂两制”,对新的生产线实行新的机制,参照三资企业实施管理。此外,省上还果断地对16户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其中韩城氮肥厂、宝鸡钢铁厂、西安自行车二厂由有关企业兼并,对795厂实行“先死后生”办法划分为14个独立核算企业,使其在市场找出路。
为了给企业扭亏增盈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省财政厅、省工商银行作出鼓励企业消化潜在亏损的规定,劳动部门下发了亏损企业工资奖金与减亏挂勾的措施。省扭亏办与有关部门还下发了文件,允许亏损大户适当在成本中列支奖金,还明确了对企业的奖罚制度:扭亏成绩显著的允许在成本中列支1—3个月的标准工资;完成任务差的,下浮领导班子15—35%的工资,下浮全厂职工10—30%的标准工资。
由于措施得力,极大地调动了政府部门与企业的积极性。据有关部门介绍,截至上月底,全省亏损企业户数为243户,比上年减少41户,下降14.44%;亏损面为23.68%,比上年下降4.03个百分点;亏损金额2.39亿元,比上年下降31.63%。 (杨明洲 阎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