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1月19日
头版
01

陈仲谋:我不相信失败

占有金钱,对有的人来说,无异于难于上青天,然而对陈仲谋来说,却似乎天生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26岁时他在家乡蒲城县永丰镇,就是远近闻名的五乡一镇的十大富户之一,28岁他从零开始建成中信保健品厂,次年底即创产值200万元,上缴利税40多万元,又在全县甚至省内成为新闻人物。

他身材不高,但结实健康,憨厚中不失其精明。谈到他在事业上的成功,他说这应首先归功于他祖父的遗传。他的祖父同杨虎城将军是同时代人,又是同乡,从小一起长大,三、四十年代,都是名扬四方的显要人物。如果说杨是靠枪杆子而成为民族英雄,那么他的祖父则是靠经商达到了至富至尊,曾任陕甘宁三省的商会会长,统帅着数百家自己的商行和企业,长达数十年,在商界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尽管随着老人家的过世,陈家日渐破落了,财产象秋风扫落叶似地被扫光了,然而他说:“我从祖父身上继承下来的经商细胞却是谁也扫不去的。”所以他高中仅上了一年就辍学了,他不愿看到父亲为养家糊口而付出的艰难,更不愿看那总也偿还不清的债务负担,经商的细胞在他18岁的潜意识中开始膨胀,于是便在街头支起了油糕摊子。后来他又尝试着开商店、当换油郎、倒卖粮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市场上鞋垫的销路不错,便想,如果办一个药物鞋垫厂会怎样呢?他说干就干,为了找药方,他上县医院,跑宝鸡卫校,最后得到老中医陈子桂先生的支持,献出了祖传秘方“鸡鸣散”,从此名为“郁金香”的新型药物鞋垫问世了。这种鞋垫以其显著的疗效和过硬的质量,在市场上畅销不衰,他的收入也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很快成为五乡一镇十大富户之一。

蒲城县信访局张四喜局长得知了陈仲谋的情况,这位求才若渴的局长立刻觉得,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带着副局长九下永丰,聘他赴县城任职,筹办中信保健品厂。

要办一个厂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一寸地皮,没有一件设备,没有一名职工,更谈不上技术力量,一切都是个零。但这难不倒他,他在一家招待所租了些房子,安下营寨,招兵买马。没有资金,他首先将自己的6万元投入进去,并当众宣布这6万元不计息,不分红,不入股,赚了是大家的,赔了是自己的,同时他还将药物鞋垫的技术一并投入进来。两个孩子,大的放在永丰的家里,由爷爷奶奶管,另一个仅一岁半,放到了外婆家。离家时,他还将案板、蒸笼、碗碟、扫帚等家当也带到了厂里,发誓不成功便成仁,永不回永丰。在他的感召下,职工们也纷纷凑措,又筹集了10多万元,有的还从家里带来了缝纫机、凳子、床板、剪刀等,生产很快转入了运行。随后他根据市场需要,赴四川,引进并研制储粮新药“益农牌”粮虫净,又成了畅销产品。有这两个产品,当年即获产值91.9万元,上交利税2万多元。

1992年对陈仲谋来说,又是重要的一年,6月份,他出访泰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进行考察,通过这次考察,他的眼界忽然开阔了,联想到这些年的创业经历,他认为那只是在“井底鼓腮”,他将得到的结论归纳为三点,其一是企业没有自己的形象不行;其二是没有拳头产品不行;其三是没有新技术不行。回来后他立即广招贤才,成立了中信中医研究所;投入大量资金,征地建楼,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型保健企业已初现规模;在产品开发方面,他认为单靠鞋垫和粮虫净两样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于是他又跑广东、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的中医学院和中医科研单位,涉及全国10个省市200多个县,寻找新的产品开发项目。目前已根据陕西中医学院杜雨茂教授的专利,开发出乙癸保睛罩,取名“新世界”牌。这种保睛罩是由一个纺织品眼罩,加中药药芯组成,药芯由10多种名贵中药材加工而成。由于对少年近视及各种年龄层次的眼病均有明显治疗及保健效果,所以他自信地说:“相信它定会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在他的设想中,他1993年的奋斗目标是500——1000万元产值和100万元利税。他说:“我不相信我会失败,因为我的身上有祖父的遗传细胞。”

(惠焕章 李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