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1月23日
头版
01

不同肤色的兄弟姐妹

——杨森人的“大家庭观”

杨森公司是中、比(利时)合资企业,杨森的管理、效益在世界、在国内均属一流,杨森人的“家庭观”同样也为世人称道。

公司总裁为美国人,叫罗健瑞,他是杨森大家庭文化的设计师。他最反感人提什么中方人、外方人。他认为,不管种族、肤色,全公司每个职工都是家庭成员,公司领导,包括总裁和每个职工的关系都是兄弟姐妹的关系。他没到公司之前,公司对外方人每天晚上免费提供有娱乐车,罗健瑞来后立即取消。他说:“中外方不能有别,公司给任何人不能提供特殊。”

相反,工人们反映业余生活单调,建议搞一个俱乐部,杨森立即拿出4.5万元,仅半年时间便建起一个新颖别致、功能齐全的职工娱乐中心。工人们反映工作紧张而辛苦,是否把每星期6天8小时工作制改为5天9小时工作制。罗健瑞说:“我们是兄弟姐妹,凡事可以商量着办。”便采纳了工人的意见。

该公司的刘贵喜是个临时工,干活时滑了一跤,把腿摔断了,其骨质不好,恢复得极慢,长时间住院治疗。有人说:“他是临时工,给点钱公司就不要管了。”公司领导说:“不行,我们不能把他推向社会。”为了把刘管得更好,公司当即和他签订了合同,期满后仍没好,又续签。公司领导说:“我们一定负责把他治好,若治不好,公司就把他养起来。”

走出企业后,杨森人的“家庭观”又变成一种新型的社会观。杨森人特别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他们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热衷于帮助全社会任何不幸或有困难的人。省商校学生寇东奎得了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无钱医治,危在旦夕。消息传到杨森公司后,一夜间600名职工人人解囊,共捐款11055.4元。

杨森公司的大家庭文化产生出相应的效益。每开一个订货会,职工们准会问:“订了多少货?”订多了笑逐颜开,订少了愁眉紧锁。在杨森职工的合理化建议每年总有200余条,直接效益都在30万元左右。在杨森公司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你看不到一个懈怠的人。

本报记者 翟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