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重点工程出力流汗
——记七〇六七工程指挥部仓库保管组
秦东风
在国家重点工程——航空航天部七〇六七工程工地的中南部,有一块占地20余亩的露天料场及1200平方米的简易库房,码放着水泥、木材、钢筋、玻璃、油毡、金属制品等20余种建材,这就是工程指挥部材料仓库。据不完全统计,该库7位工作人员去年仅“三大材”就完成水泥吞吐量6000余吨、木材吞吐量3000余立方米、钢材吞吐量7000余吨,被建设、建筑单位公推为“条件艰苦、工作量大、服务态度好的先进班组”。
材料库工作人员住在简易房内,有的房顶四面透风,夏天烈日曝晒,室内温度37℃—38℃,遇上停水、停电,那日子可就更难熬了。冬天别人住在有暖气的房间内,而材料库工作人员只能靠煤炉子取暖,有时早晨工作人员来上班了,办公室的炉子却灭了,凉气逼人,生着炉子还未及暖和过来,又要到室外去收发材料。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气候条件,材料保管员都得为近40个建筑公司(队)发放建材,他们几乎没有节假日,什么时候来料什么时候收,用户什么时间来领料,他们就什么时候发料,多到几十吨,小到几公斤,一项料有的建筑单位反复领用长达半月之久。大雨大雪,他们照常工作;盛夏,材料员们顶着40℃的高温收发料。
走进库区,只见各类材料码放整齐、错落有致,仓库保管组组长朱学文告诉笔者:只要谁动了料,保管人员马上就能发现,为了保证库区安全,保管员夜间常常还得在库区巡逻值班。仓库7名工作人员分工合作,团结一心,从1987年工程开工到现在,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材料员们在朱学文率领下,任劳任怨,自觉投入工作,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保管员唐铁录今年46岁,在工作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仅把分管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志搞好工作,每年夏秋两忙,他回原籍干完地里的主要活计,就匆忙赶回上班,同志们过意不去,每次回家前都劝他在家多呆些日子,而他却怕给同志们增加工作量,总是快去快归。组长朱学文以身作则,累活、脏活抢着干,其他保管员病、事假,他都主动顶班,施工单位多次将加班费、礼品送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守着材料库用边角料作点私活是再也方便不过了,但材料库工作人员常在河边走,硬是不湿鞋。21岁的女工吕凤琴在“老材料”的影响下,一心扑在材料工作上,已成长为一名合格材料保管员。星期天,她加班加点给施工单位发料,人家过意不去,给她送去了加班费,她都分文未取。材料库的同志就是这样与索取无缘,默默无闻地为国家重点工程出力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