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毡绣
文/巫其祥
在气象万千的陕北黄土高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头包羊肚手巾,手舞羊鞭,嘴里哼着信天游小调的牧民,穿着做工精致的毛毡背心,背心的当中绣着花色美丽的图案,这就是颇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陕北毡绣。
陕北毡绣,又名绒线毛毡绣花,它是一种古老的绒线毡绣工艺品,早在明代,陕北就已十分流行。李自成的义军将士身着的毛毡背心中央的“闯”字图案,就是这种传统的民间毡绣工艺。
陕北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毛毡质地结实,手感性好,制成的衣着耐穿舒适。陕北少女十二、三岁即随成人学习毡绣,一般以家织毛毡为底料,通过编织、穿针、贴补、缠绕等多种针法,将各色绒线纳绣成多种图案的工艺品。其产品多用于背心、桌围、椅靠、座垫、炕毡、挂屏、帐帘等用品。有古朴典雅,柔和素净的艺术效果。
工艺美术工作者近年来挖掘整理民间毡绣资料,对陕北毡绣作了新的改进和提高。使这一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更加灿烂多彩,博得了国内外旅游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