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老外交官加夫里西
田永祯
1992年9月26日,中国新闻代表团从意大利的罗马机场,乘机飞往罗马尼亚。
当地时间下午3时,飞机在布加勒斯特安全着陆。当我们走下弦梯时,只见在欢迎的人员中,有一位中等身材、年纪较大的长者,用不熟练的中国话喊道: “中国!中国!”我们也高兴地回答:“中国!中国!”
这位长者,便是此行的罗方全陪奥克达维·加夫里西。到机场迎接的,有罗马尼亚新闻界领导和中国大使馆官员。双方热烈握手和互致问候之后,加夫里西主动提上我们的行李,将我们领到贵宾室休息,他却拿过护照,去办理代表团的入境手续。
访问的日程安排得极紧。小车从机场驶出,并非去下榻之处,而是总统大选办公室。因为第二天就要进行全民选举。大使馆让我们以中国观察员身份,参加大选的观察活动。加夫里西要过我们的证件,又忙乎着去办理观察员证。
我们下榻在马格鲁大街的丽都饭店。这天的晚饭,除一应的西餐外,玻璃杯里还倒竖着几个洗净了的小辣椒。真想不到,这小小的辣椒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因为团里有位四川人,他一见西餐就犯愁,一见辣椒就没命了。他咬口辣椒,吃口面包,再夹块牛排,很快便将辣椒一扫而光。这个小镜头,摄入了加夫里西的脑海。以后每次吃饭,他都让服务员小姐设法找几个生辣椒,好让这位四川人大开胃口。
在开往康斯坦察的列车仓厢里,我们有机会和他谈天说地。从交谈中,才知道这个老头真不简单。他留过学,懂得5门外语,一工作就在外交部,后来是部里的人事局长,他先后到过苏联、美国、匈牙利、瑞典、丹麦等60多个国家。
加夫里西回忆说,1968到1973年,他任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此间,他到过中国的20多个省。北到东北,南到广东,东到上海,西到贵州、四川,都留下了他的足印。言谈中,说起毛泽东、周恩来,他总是翘起大姆指;说起中国的物产,他甚至连山东大白菜好吃都晓得,真可算做一个“中国通”。
加夫里西是个老外交官,但却没有一点“官”架子,每到一地,他热情地给我们做介绍;出门时,他总是抢着提行李;出席正规场合时,他会将你没扣好的钮扣扣上,或者将你衣领边的头屑拍打一净。若上街购物,他除了当向导、翻译外,还要帮你挑选商品、讨价还价。有一次,我们用俄文称他是“阿特里齐雷伊——卡门里斯特”(优秀的共产党人),他用俄文告诉我们,在罗马尼亚,谁还讲这个呢!语气中难免留露出对以往历史的留恋。
10月1日,我们到达克拉约瓦访问。加夫里西告诉我们,今天是他的60岁生日,晚间,我们在房间里备了些糖果、花生米和中国酒,为他举行简单的祝寿仪式,并给他献上一首诗:
花开花落六十载,
足迹遍布全世界。
敢把正气播乾坤,
英雄不老春常在。
听了这首诗,他认为正确评价了他的外交生涯,而且很有诗味,高兴地和我们热烈拥抱。中罗朋友沉浸在一种无比信任的气氛之中。
加夫里西,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