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2月16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仙娥溪记 听雄鸡一唱遍寰中 诺贝尔·路遥 图片新闻 爆 竹 也替月儿想一想 人和门 垃圾洞(小小说)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仙娥溪记

(散文) 屈超耘

谁也料想不到,在这山重水复的秦岭深处,竟然有如此一泓天造鬼设清凌凌的秀美湖泊;谁也料想不到,这清澈秀美的湖泊,还摊上一个诗一般迷人的名字一一仙娥溪;谁更料想不到,这仙娥溪不仅风光绝佳,使人一入其境就如醉如痴,流连而忘归路,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人文景观和流传久远的优美故事。

仙娥溪,位于陕南丹江上游,离古老的商州山城仅只十数里之遥。

仙娥溪何以得名?来源于溪畔上从汉代以来就设立的仙娥驿;而仙娥驿又因为背靠壁立千仞、令人抬头落帽的仙娥峰。峰之所以名日仙娥,来源于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仙娥驿一带是一眼望不透的丛莽石山,挡住了丹江向东的去路。水越聚越多,越聚越深,淹没了沿江不少农田、庄稼。正在百姓愁眉难展的当儿,久居华阴山中的一位仙姑云游至此。这位美貌非凡名叫毛女字玉姜的当年秦宫宫女,一看到这种情况,急唤来巨灵神,用天斧劈开了石山,使丹江水从峡谷缓缓流去。老百姓感谢毛女仙姑的大恩大德,便把那被天斧劈开的石壁起名仙娥壁,把石壁的后峰岭起名仙娥峰,并在峰顶修庙塑了仙娥女神像,一年四季供俸。此后,地以人传,仙娥峰下的这一湖泊便被呼为仙娥溪了。

美丽的传说配以美丽的风光,最能引人倾心。那一碧湖水和万树桃花简直是仙娥溪的骄傲。湖水清的惊人,湖上的游船轻的喜人。人坐船上,船行溪中,倒影印在水面,水里的人比船上的人显得更有神韵。商州的年轻人爱打扮,他们每到溪中游玩,必精心化妆。游船缓缓行进在水面上,年轻姑娘便把头伸出舱外,眯着眼儿,任小船悠悠移动。于是,船头盛开一朵花,溪中亦盛开一朵花。每当到了这个时候,那船动得极慢,老半天时晌,还没到溪的尽头。春天来了,沿溪两岸的山坡坡,到处是嫣红的桃花。落英缤纷,彩霞万朵。据当地人讲,这里的桃花,几乎和溪水的历史一样长久。历代的骚人墨客,每当他们抒写仙娥溪的美时,总是忘不了把桃花作为重点对象。清代诗人许宸诗云: “小桥流水绿杨湾,翡翠浮岚山外山,胜地翻难成好句,归来魂绕赤霞间,”简直把游人的全部身心,一齐融进桃花阵中去了。实际上,现实中仙娥溪畔的桃花,比诗人们笔下所写的不知要美多少倍。每到桃花开绽季节,二十多里的溪畔山路上,到处红霞飘拂,年轻的姑娘们走进桃林,简直叫人难以分辨出哪一朵是桃花,哪一朵是人面。到这时,你才会信服古人说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多么的恰切,多么的逼真!

仙娥溪之所以出名,除了绿水、桃花,还因为它的水畔上有一座古代驿站——仙娥驿。远在汉唐年间,京城长安通往大东南的唯一通道。前前后后两千余年,不知道有多少达宫贵人在这里歇过脚、喝过水。据不完全统计,仅唐代就有张说、张九龄、李白、韩愈、白居易等著名文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为仙娥驿留了诗文。有一个叫赵嘏的诗人,因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人称“赵倚楼”。他写的《仙娥驿》诗,简直可以和“倚楼诗”相比美:“翠泾衣襟满山楼,竹间溪水绕床流;行人亦羡邮亭吏,生问此中亦白头。”真是诗情画意,袭人摄魄。可惜,这座延续了千百年的驿站,因久经兵马战乱,到临解放,只剩下几间破屋作为民用了。至于二十年前商州人民在胭脂关碥下面筑起大坝,闸住了丹江流水,仙娥溪变成硕大的湖泊,这座当年的驿站和门前的大路,全都掉进水中央。只有那巍峨矗立的仙娥峰告诉人们,仙娥驿就在自己的脚下。此情此景,又为游人平添了几分幽趣,使你禁不住思绪神驰,绵绵不已。

世人都说商州的姑娘漂亮,这是千真万确的。特别是仙娥溪一带的山村姑娘个个都像画上的人儿一般。有人说那是仙娥女神的灵气所致,也有人说,那是因为仙娥溪胭脂水的滋润。美丽无比,唐代长庆年间的中书舍人韩琮经过这里时,写了如此一首诗,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红锦机头抛白腕,绿云鬟下送横波。佯嗔阿母留宾客,暗为王孙换绮罗。碧涧门前一条水,岂知平地有山河。据说,自韩诗一出,仙娥溪畔的谢娥店里,路人纷纷去讨水喝。其实,名为喝水,实为一睹谢娥的丰采。后来,不知经了多少年,多少代,仙娥驿不远处出现了一座小巧玲珑的谢娥庙。庙台上,一个年方二八的小家姑娘,坐在织机上织布。那眉、那眼,都给人一种极美的感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四面八方的女子,都要在桃花开时来谢娥庙降香。人们说,谁要能摸一摸谢娥女神的手,双手马上便能巧绣山花;谁要用脸贴一下谢娥的脸,这张脸马上就会变得如桃花那样美。时间长了,那泥塑的女神脸上,竟然沾满了厚厚一层紫粉。谢娥的时代,像仙娥溪的流水毕竟一去不复返了。今天,仙娥溪一带新一代的谢娥们,再没有必要“红锦机头抛白腕”了,而是有的进了工厂,有的走进课堂,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了种田能手。她们也不需要“佯嗔阿母留宾客”了,而是爱谁就大胆地爱。或挽手走进桃林深处,或双双坐进溪上游船,或随心爱之人远走高飞。但有一条,谢娥的娇美,谢娥的气韵,谢娥的风度,却一直留在商州女儿身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