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2月16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仙娥溪记 听雄鸡一唱遍寰中 诺贝尔·路遥 图片新闻 爆 竹 也替月儿想一想 人和门 垃圾洞(小小说)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诺贝尔·路遥

薛海春

路遥英年早逝,舆论哗然。我不是作家,也写不了文章,只是愚人常爱愚想,不知为什么,当我想起路遥,就想起了诺贝尔。

诺贝尔是瑞典人,路遥是中国人;诺贝尔生活在十九世纪,路遥生活在二十世纪;诺贝尔是化学家,路遥是文学家;诺贝尔青少年时期富生富长,求学于俄国、英国、法国、美国。路遥青少年时期饥寒交迫,就读于中国西部黄土高坡的小学、中学及至大学;诺贝尔从事炸药研究,研究成功了多种炸药,发明了无烟火药,发明了雷管的引爆,开办了十五家炸药工厂,成为巨富。路遥从事文学研究,创作出《惊心动魄的一幕》、 《在困难的日子里》、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 《姐姐的爱情》、 《人生》、 《平凡的世界》数百万字的作品,却连抽烟的钱都给济不上;诺贝尔在从事炸药研究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炸成重伤,他置生死于不顾,依旧探索炸药之迷。经过几百次的反复试验,最后一次炸药大爆炸,把他炸得鲜血淋漓,他却高兴地在侬烟中狂跳:“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路遥从事文学研究中,饮食起居严重“错位”,不顾妻子,不顾孩子,不顾医生和一切人的劝告,祈祷老天,给他生命的力量, “折腾”三年写完了《人生》,“流放”六年写完了《平凡的世界》,成功之后,饥体麻木,神经近乎错乱,却心甘情愿:“死就死了”;诺贝尔出生入死,奋斗一生,有名有利。但在临死前却留下遗嘱,要求瑞典政府把他的财产作为“诺贝尔资金”的基金,以资鼓励更多的人向科学进军。路遥在人生旅途中,历尽艰辛,仅仅在人世间四十三个春秋,摘取了中国最高文学大奖的光环。他的作品轰动全国、流传世界。他带走了时代赋于他不能逃避的责任,留下了平凡世界里人生的永恒。

愚人愚想,诺贝尔生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条件自然丰裕,可政府并不袖手旁观,因而他多次死里逃生,幸运地步入老年,六十三岁寿终,价值永存,万世传颂。路遥苦于度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祖国,他尊重时代,尊重社会,尊重国家,自立、自尊、自强。可惜、平凡的世界不那么爱惜不那么尊重这个平凡的人,以至他四十三岁正当年的时候,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诺贝尔死后,瑞典政府依据他的遗嘱,在世界范围内设立了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平事业的诺贝尔奖,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十二月十日颂发。路遥生前死后,高官要员频频探望。他留下的精神产品车装船载,在日本、法国、英国、俄国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国度里,数百家报刊、电台、电视转登抢载,是是非非,纷纷扬扬。可他一生清贫,身无分文,我担心他欠下的债无法偿还。假如,早几年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机制,他也开始下海,不至于负债修房,抽烟缺钱;假如,早几年他背叛父亲“只问耕耘,不求收获”的教诲,趁机出国,捞取外快,也许早富起来,不至于给女儿留下“空白”的爱;假如,早几年组织过问,关怀,使其稍稍休养生息,或许他能好一些,起码不至于英年早去离开人间。

诺贝尔聪明,路遥“太傻”。但他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赞成路遥的“傻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