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3月02日
第4版
04

同名记趣

〔散文〕

·李大斌·

过去在《文汇报》上读到一则消息,说是公安战士深夜在旅馆抓逃犯,竟有68个同名的李小红,弄得我们人民卫士好不费神。不期然近几年同名的悲喜趣事也在我身上频频发生,时不时陷我于尴尬、喷饭抑或需要深长思索的境地。

儿子李小虎已上了两个学前班。在升小学一年级时又被列在罚掉名单之中(真正录取的名单在班主任的提包内,罚掉者都要公布于墙)。一见名单,我大脑马上轰然而响,冷汗顺脊而流:还能让儿子再上第三个学前班吗?在准备为儿子寻找另一所学校之前,厚着脸皮找到教导主任求情几近跪下叩头。主任脸板得极平:“无奈,依成绩取舍。”再求情,主任回答:“研究研究再定。”回家我吼着嚷着儿子不争气。与妻子商量,终无良策,一夜急白头发千根(我的早生华发,这是一次重要经历)。第二天找孩子的班主任准备再求情时,却说:罚掉的是五班的李小虎,非你儿子李小虎。一听,妻与我均瘫坐在地,相视无言。怪儿子同名?怪自己不作调查?

一日,收稿费一笔,与我姓我名我字同笔同划同形。看汇款单附言,我并未在哪报哪日上发表什么作品,知是编辑部把外地的与我同名的一位作者的劳作算在了我的名下。我不敢掠美,更不敢吞财,赶紧退回。编辑部为此发表小文,把我着实赞扬了一番。其实我的心理活动是:倘那作者找到编辑部一揭露,我还有品质问题之嫌呢,遑论日后发稿了。

在粮食没有调价之前的某年某日,一位来客交给我一条塑料口袋,说是省城某领导要我速购50斤大米奉上。愕然的我怔住了:我怎么这样没福气认识省城的这位领导呀。来客说是他们的主任让他来的,主任未及细告,他也未及详问,就奔我来了。我们猜测是为大领导献殷勤的某主任把在粮食系统任职的我的同名当成我了。后来证实,确系如此。

我小学时的一位恩师讲,一度时间他很是沾沾自喜。某乡的党委书记和我同名,他以那就是他的学生我了。于是他对学生讲我小时如何调皮,现在我如何出息了,没有辜负他的苦心教诲,意在把我作为一个例子,鼓励学生上进。后来见面,我说那可能是同名。老师很为我怎么不是乡党书记遗憾了一会,我也很为我没有混上一官半职自己把自己熊了一阵。

一日,原不怎么来往且相逢总作傲视状的同学见我,竟早早跳下自行车,笑容可掬但语焉不详地直说我混得好,要恭贺我,要我请客。我莫名其妙。从他的言语中,我终于明白了,他看到了某级下发的任命文件,以为我到某局就任副局长去了。我说那是同名。同学听说是同名,笑容顿敛,仍作不屑状骑车唿地而去。

某天,报上登出了一家银行超几亿元的恭禧名单,其中又有和我同名的一位局长赫然见诸报端。我的一位朋友挂电话给我夫人,指责我为什么提拔了,有权了,不告诉他一声,也不让他们喝一盅高升酒。妻正欲解释,嘭的一声,电话挂断。

又一日,我夫人接到电话,我原行供职的单位几个同事在打赌,有的说报上的局长就是我,有的说依我的性格绝然爬不上去。两派各执一端,于是请我夫人仲裁,是了,说不是的一方掏钱请客;不是了,说是的一方花人民币犒劳大家。我夫人回答:那是同名。妻子在电话里听到了一方的欢呼声。

名字本是符号,可竟闹出如此之多的令人苦笑、令人欢乐、令人沉思的趣事,不能不说是生活的一种造化。有人建议我改名换字,不然和几位当官的同名闹混了,让人难辨是我借了他们的官威,还是他们借了我的文名。我想这名字是父母所起,自有父母的寄托,不好随便变动,只是在写文章的时候,耍点小聪明,来个笔名什么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