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4月01日
头版
01

加大风险·重奖重罚·稳定一线

陕西玻璃厂加快分配制度改革促效益

本报讯 陕西玻璃厂结合企业实际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步伐,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去年一举扭亏为盈,甩掉了连续四年的百万元亏损大户帽子。今年头两个月,企业已实现利润84万元。

该厂劳资科同志告诉记者,他们厂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风险,从每个职工基本工资中切出80元和奖金捆在一起,与完成产质量任务挂钩浮动,冲击了传统的基本工资的“铁”属性,改变了“工资管饭、奖金管干”的旧观念;二是重奖重罚,过去生产中掉一台炉罚30元,车间、工段、班组之间还相互扯皮,个人也没有压力,修订考核制度后掉一台炉罚375元,而且分解到机台、个人,当月掉炉的次数就明显减少;三是奖金向脏、苦、险和技术强的岗位倾斜,机关与生产车间的奖金拉开档次(机关干部奖金为一线平均奖的50%左右),车间内部的重点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奖金也拉大差距。在销售部门,则实行了“万元销售收入工资费用含量包干”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人们把玻璃厂称为“刀山火海”,这次采访中才有了感性认识。在热浪灼人的窑炉前,温度达六七十度,连楼梯扶手也被烤得发热。从采板工段到切割和装箱工段,到处是刀片般锋利的玻璃楞角,稍不留意皮肉就得缝上十针。当记者问到新的分配办法时,大伙都打开了话匣子。熔制车间主任金社林指着办公室前的产量公布栏说,现在把产量、工效、责任事故和每个人的分配都挂上钩,大家人人关心黑板上公布的自己所在机台的指标,都争着创记录。过去车间里月产量10万重箱,多也不过12万,今年元月产量达14.8万重箱,2月份跃为15.3万。切装车间主任房军说,我们这里脏、险、累岗位占全了,由于产量、切材率与班组和个人分配挂了钩,促使人人争高效益、高奖金,有个叫焦文合的青工,上月拿到520元。在车间开碰头会的班组长和生产骨干,也热情地介绍着他们的战绩:过去厂里的切材率指标是93%,去年车间全年平均切材率为95.56%,今年连续两个月达99%以上。仅提高切材率一项,去年全车间为厂里增收40多万元。 本报记者 杨明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