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4月15日
第3版
03

“延炼魂”

——记延安炼油厂厂长兼党委书记陈延浩

刘平章 杨青春

当你从黄帝陵顺公路继续北上,在葫芦河与洛河的交汇处,有座现代化的新型企业展现在你的而前,炼塔入云,油灌巍巍,车来车往,火炬当空。这就是延安炼油厂。

1986年开始兴建的这座炼油厂,自1988年建成投产以来,又相继完成了30万吨催化和50万吨常压装置的建设工程,一年一个新台阶,效益不断增长,工厂生机勃勃,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3千万元,利税突破3亿大关。每当人们谈及延炼厂的建设与发展时,无不称赞陈延浩厂长为工厂做出的奉献和功绩。

陈延浩,中等身材,消瘦的身体,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干工作兢兢业业。他先后主持过多项炼油工程的建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1985年,省上决定修建年加工50万吨的炼油厂,陈延浩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率先来到乱石成堆,荒原一片的洛川交口河畔的桐树村,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没有房子住,修补一下铁路工人遗弃的破油毡工棚;没有桌子、床头,就用砖头一块块垒起。架上拆下的板晚上当床,白天用来绘图办公。没有电,就点煤油灯。破旧的工棚难以遮挡冬天的寒冷,夏天的酷热。他和大伙一起在这里夜以继日的工作,联系施工队伍、征购土地,基础初探和水文资料调查……

1986年5月,陈延浩作为业务技术负责人,奔赴加拿大考察炼油设备,他多次谢绝外商提供的高级公寓、旅游观光及赠送的礼物,想方设法为国家节约外汇。为了详细掌握设备情况,他每天亲临工地现场,查对图纸,核对设备,当加拿大工作人员得知忙前忙后的他,就是中方指导时,无不为之感动。

1986年9月,从加拿大引进的炼油设备陆续运抵距厂5公里的秦家川火车站,炼油厂运输力量有限,如让外单位承运,至少需要35万元,在当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陈延浩提议组织自己的运输力量,实行五到现场(指挥、材料供应、宣传工作、送饭、医疗服务),动员全体职工装卸搬运设备。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烧饼加茶水和工人,起吃,午休和大家休息在车皮下,他硬是忍着胆结石病痛的磨难,坚守在劳动现场。有时晚上到货,就组织职工打着手电突击卸运。经过近两月的奋战,全厂职工硬是把166节火车皮装的3000多吨重的设备全部搬运到现场,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资金20多万元。

设备运回后,设备安装图纸又红灯告急。原有图纸全是英文、语言阻隔不说,而且图纸无目录,无索引杂乱无章。厂长陈延浩及时提出成立联合设计小组,亲自带领20多名技术人员,与有关兄弟单位的技术人员一道进驻西安。在大半个房子堆积的英文资料图纸中,本着“认定、整理、消化、吸收”的原则啃起来。没有桌子,他们就三、四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灯光不够用,他就自己掏钱买,晚上开夜车每人两个面包,他和年轻人一起没日没夜地干,有谁知道陈延浩已经是在带着右手臂萎缩性病变的艰难,终于赢得了翻译、晒制工作的提前完成,使工地安装无一贻误,1987年10月,省科技学会、经委授予延炼引进设备、消化设计攻关联合小组为“工程技术人员讲理想、比贡献”先进集体。

设备安装阶段,陈延浩这位总技术指导可算是最忙的人了。设备吊装他在场,管线铺设他也在场,他坚持现场办公,现场和技术人员一起探讨技术疑难。他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病痛,眼熬红了,身体更瘦了。一次,陈延浩因病正在输液,得知施工现场有重要事情需要协调时,他随手拔下针头就赶往现场,又和大家一起商量施工中的材料,设备人员等问题,又出现在泵房内,风机旁,塔架上。同志们看着心疼,劝他去休息,他总是说现在还不能休息,关键时刻我总是放心不下。陈延浩无私忘我却随时无微不至的关怀着现场的其他同志,他让医院专门设置病床,为施工现场连续工作几十小时的工人和技术骨干、中层领导输液。一次,试车的紧急关头,催化车间副主任任马永乐连续工作了23小时,面色发黄,仍坚持在现场指挥。陈延浩发现后,强行让他上医院输液。1988年6月,常压装置一次试车成功,11月催化裂化装置又一次喷油成功,熊熊火炬在洛川原头,在洛河畔上升起。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陈延浩就是这样执著的追求着、实践着。在他的带领下,连续完成了3项建设项目。

陈延浩厂长是生产上的专家、能手,也是关心职工的好家长。职工盛永瑞夫妻是北京知青,他去年因车祸身亡后,厂长决定让其家属回京工作,为厂驻北京联络员,使她感到组织的温暖。陈厂长经常到单身宿舍和职工食堂问寒问暖,解决职工的困难。他还几次把自己的奖金拿出来办幼托事业。

企业走向市场,走上改革的“快车道”,变挑战为机遇,争创明星企业,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与市场接轨。厂长陈延浩在班子的思想观念,干部的工作作风,内部机构的没置,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都进行了改革和转变,力争实现产品和经营跟着需求转,企业围着市场转。为此,厂内最近成立了“明珠股份有限公司”,推行了职工内部股份制,这样不仅使企业逐步走向市场,相应地职工全员也走向了市场。使职工程度不同的都为企业担有风险,大大地增强了职工主人翁责仟感。

八年的艰苦创业,延安炼油厂迅猛发展:成为陕北的一大经济支柱。延炼厂能有今天,用陈延治的话说:一是党的政策的指引,二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二是全休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果。但实实在在地说,这其中渗透着一厂之长,这个智勇双全的好带头人的汗水,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