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莫让“下海”潮冲昏头脑
傅航
最近在《工人日报》看到一幅题为“球场休息”的漫画,画上有一个队员在满头大汗地踢着写有“第二职业”字样的球,旁边休息的队员冲他喊:“老弟悠着点,下半时咱还要上场呢。”看完不禁让人发笑,发笑之余却有一种深深的思索。
你看,那位老弟真是下海有招,在球场休息那十几分钟还在拚命地踢着第二职业的球,不难想象在下半时的比赛中,这位老弟肯定不是累倒在球场上,就是来个不积极拚枪、保存体力的战术。累倒在球场上并不可怕,顶多再换个替补队员上场,而可怕的是在球场上不积极拼抢,人在曹营心在汉,这就必然要影响整个球队的实力。
由此联想到当今社会上“下海”热潮汹涌澎湃,无沦是工厂的工人、学校的教师,还是政府机关的干部,三教九流纷纷“下海”,“下海”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我有一位朋友因为工厂效益不行便停薪留职,“下海”干起了麻辣烫的行当,每天下午6点钟摆起摊,一干就熬到一、二点钟,第二天还得买菜、洗菜,切好为晚上作准备,他说钱倒不缺了,唯一缺的就是睡觉。幸亏我的这位朋友是停薪留职,如果白天还得干他第一职业的活,结果肯定不是累例送到医院,就是趴在办公桌上呼呼大睡。倘若是工厂工人的话,又怎能集中精力开好他的机床,倘若是政府机关千干部又怎能一心一意当好人民公仆,倘若是学校教师又怎能精神饱满地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前不久在一次会议上说,工人上了8小时班之后,晚上摆摊,卖到深夜1点钟,精力要受影响,第二天上班总没有第一天好,3个月之后还这样,工作效率肯定下降,第二职业不是解决收入分配的办法,第一职业应是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由此看来对于“下海”热潮,值得三思。
改事的成功,国家的振兴主要在于第一取北干得好坏,第二职业应有益于第一职业,而不应互为矛盾,互相妨碍,如何解决好两者的矛盾关系呢?关键在于深化企事业内部改革,增强其内部活力,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待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师也应提高工资待遇,从而使他们安心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职工把精力集中在第一职业上,在此基础上去从事力所能堤的第二职业,从而达到下海的真正目的。
面对滚滚而来的“下海”热潮,且莫让它冲昏了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