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毛泽覃与矿工(上)
薜立新
编者按:为了增进广大职工群众对中国工运史的了解,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本专栏拟开设“工运史话”和“工运人物”栏目,刊登我国工运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欢迎来稿。《毛泽覃与矿工》一文在本期和下期两次刊出。
毛泽覃生于1905年9月25日,所以又名咏菊,字润菊,是毛泽东的小弟弟。他自幼好奇心很强,天资聪明,学习用功,但因一直生活在农村,对丁人的情况了解很少。为了引导他多了解工人的疾苦和思想要求,毛泽东就经常给他讲工人们所受的压迫生活,还给他讲许多工人团结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和罢工的故事。他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时而泪光盈盈,时而激动不已。
有一次,毛泽东拿出一份调查材料,让他读给大家听:“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有3000多工人,他们和全国工人一样,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生活,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还常出工伤事故。有一天,封建把头王继前硬逼着7名工人在窿内一个矿洞宽大、岩石松裂的老砂棚里,站在只用三根木柱子、几块木板搭成的台子上作业。他们拿着锤子、钢钎凿岩石,凿着凿着,忽然一声巨响,发生了塌方,7名工人全部被压在了石头底下。附近坑道工人闻讯赶来,设法挖开石头一看,7个人已经粉身碎骨。工友们怀着悲痛的心情,从碎石中把死者骨肉一点点收集起来,分成7份,用草纸包着捧出窿口,死者家属见状,一个个扑倒在上面,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毛泽覃满怀着对工人的同情,读着读着,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夺眶而出,声音哽咽,哭了起来。毛泽东因势利导,让毛泽覃和大家一起讨论:“工人为什么这样苦?有什么办法解除工人的苦难?”,并要每人写一篇心得。毛泽覃在心得中表示要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工人阶级,自己的每一滴血都要滴在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上。
17岁的时候,毛泽覃一边在学校读书,一边到工厂、码头、农村进行调查。他还在长沙码头创办过一所工人夜校,参加了为时一个多月的工人罢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