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5月06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芊芊学子写书忙 陕西文艺广播电台隆重开播 山河作证 莫学狗娃 图片新闻 炉渣 两都斋绝句 运输忙 母亲终于戴上了“505” 走向成熟 黄土地早春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芊芊学子写书忙

高时阔

一、车走车道,马走马道

时下,大学教师出书难,专家学者出书难,已不是什么新闻。有的人耗尽毕生心血研究出的成果,写成的专著,临死也没能变成铅字;大学里,一些中老年教师就是因为出不了书,而不能评上相应的职称。

与大学教师、专家学者出书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在校大学生却能频频出书,名利双收。

早在3年前,人民大学学生罗锐韧就先后出了6本专著,人称“学生贵族”。近两年,大学生写书、出书热度有增无减。北京某重点大学一个系本科班60多名学生中就有20余人出过书。

大学生写书、出书的主力是文史类专业高年级学生。

大学教师、专家学者出书走的是“正规”渠道。数年辛苦写成书稿,投到出版社,出版社三审通过后列入计划征订,最后再据反馈回来的征订数字决定是否付印。其间只要有一个环节卡了壳,书稿便会胎死腹中。事实上,许多学术著作就是因为征订数字上不去无法开印而夭折。

大学生写书、出书多采用“流水作业法”、有的还是“集团作战”,体现出空前的快节奏,高效率。

某学生自选一题,在学校宣传栏“广而告之”:“现拟编《商战谋略大全》一册,愿招文笔优美、有充足课余时间和一定写作经验的同学合作,稿费面议,有意者请到XX楼X×舍报名。”

一般情况下,应聘者总不在少数,“主编”经过一番比较筛选,有幸成为“编委”或“撰稿人”的学子们便开始了查资料、抄辞条、剪贴“码字儿”的工作。

这边,主编持编号提纲去出版社“跑书号”。此类热门题材的书,销路自然不会差,出版社不必审稿便会给书号(多为有偿的)。

接下来,联系印刷厂,付印,发行,一环扣一环,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出书周期比“正规”渠道要短得多。

某名牌大学一位研究生就是靠出书成为校园“文化大款”的。他曾直言不讳地说:“我出书的效率比所有的出版社都要高,十天半月就能出一本书。事实上,我这儿就是一个不挂牌子的出版社。”

原来如此!

二、“书中自有黄金屋”

赚钱,是大学生写书、出书的主要目的。

要赚钱,就要写畅销书。什么抢手就写什么,什么热门就写什么。前几年,“玄学”盛行,易经成为抢手货,于是,注解、诠释《周易》成为大学生写书的主要选题。而今,经商、证券、股票、房地产奇热,于是一本本《XX速成》、《XX入门》也在一夜之间“速成”起来,其中很多出自大学生之手。

书成之后有多少收益?

千字20元,一个人10来天拼凑3—4万字,可得600—800元,虽不算十分丰厚,可也挺诱人的,难怪许多学生乐此不疲。当然“主编”或牵头人物的收入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某大学小L因入学后写了一本《高考状元谈高考》而一举成名,此后该校凡是学生写的书几乎都有他的参与。因为据说他与出版社的关系特别密切,要个书号非常容易,然后一转手就能赚一笔钱,甚至有的讲师、教授出书也要走他的门路。问到他的收入,只说算个准款级吧。实际上,他第一本书出来后,因销路好,印数多,就已经是校园“万元户”了。

当然,也有的学生出书不是为了赚钱。某师范专科学校三年级学生小D家境优越,毕业前夕花4000元出了一本薄薄的诗集,一本也没卖,都送人了。后来毕业时,小D就是凭这本诗集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

4000元找个好去处,值!

三、“得失寸心知”

写书的学生有的发了财,有的出了名,但他们中不少人因写书耽误了学业。那位进入“准款”级阶层的小L在大学最后一年就是因为旷课太多、成绩不佳而被学校开除。

有的学生为了赶写书稿,晚上加班加点,白天上课打瞌睡;有的人进图书馆摘抄辞条嫌麻烦,干脆摸出剪刀趁管理人员不备给公家的图书“开天窗”。

可以想见,一些学生抛开做学问的宗旨,单纯追求功利而写书、出书,书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有些参与写书的大学生说:“以后在街上见到类似的书,千万不要买,这些书是怎么编出来的,我们最清楚。”

为免谬种流传,误人子弟,对大学生中的写书热、出书热也该降降温、清理清理才是。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