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深处的呼唤
刘峰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煤矿职工在吃了政策这颗定心丸稍作平静之后,随之又涌起了万浪翻卷的不平静。特别是1992年年底和1993年年初的几个月,工人的工资和其它奖金不能及时发放,这无疑给这些职工心头投上了一层浓浓的乌云。为了吃、穿、住房和子女上学,各自只好使出全身解数、拿出看家本领,汇人涌动不息的市场之河……
地面职工,借着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小、安全系数高等有利条件,工作之余,有的入夜市、摆小摊、作生意;有的利用手中维修技术搞家电修理……有千条路万条道供这些职工选择。
但是,那些长年累月奋战在艰苦又危险的地层深处的一线职工,他们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象综采、高档等一些机械化程度高、条件好的采掘队,工人出了力、流了汗、延了点,月底总算能有一份可喜的收入,他们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充满信心;然而,还有大部分机械化程度低、地质条件差的采掘队,每个工作面都有几十台装备,经常不是皮带不转,就是溜子断链,巷道断面又有限,两趟风筒加上皮带溜子等设备一多,巷道就无法过车,铁支架、电机等材料设备都得靠人工扛、抬。一个班10多个小时,工人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放下镐就是锹,机械不出故障还好,出了力还有进尺、产量,如若机械再“开玩笑”,那工人的汗水算是白流了。月底结算,完成计划任务还能开出基本工资,倘若完不成计划,养家糊口已成问题。某采煤队一老工人,全月出满勤,班班也没少延点,月底总算还可以开320元,三个孩子上学一次就花了250多元,剩下的钱怎能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呢?他也曾想下班后去市场“凑凑热闹”,无奈两腿不听使唤,身子骨象散了架,躺在床上一阵“呼噜”,睁眼又到上班时间了,请长假做生意无本又不了解行情,又没有什么手艺, “三产”之门又怎能叩得开呢?农协工一看在煤矿“发财”无望,写申请终止劳动合同再回到广阔的农村,那些固定工,合同工又该咋办?
中煤总公司提出了煤矿的出路在于减人提效,降低材料消耗,各单位已积极采纳,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可见提高煤矿井下工人的工资将有日可望。但这只是对煤矿企业普遍而言,具体到各采掘队,由于地质条件变化无常,工作千头万绪,机械化使用情况不均衡,队与队之间的工资差额又将增大,最累最危险的采掘队还是无法跳出困境。局部工资制度改革和奖金分配必将是经营者和承包者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