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于华山未入“锦绣中华”
(华阴) 泽夫
刚去的猴年对于陕西人来说跟恶梦似的, “孔雀南飞年”,这是人才流失。其实还有一大“流失”,即“旅游资源”的“南飞”。去年华山入选国家“风景名胜四十佳”,可在前几年深圳搞“锦绣中华”微缩园时,把华山未能“缩”进去。据说我们有人不高兴,找人家交涉一通就得了个“表示歉意”。其实在我,倒是“幸”得非常。
在我的印象中,深圳投巨资修“微缩园”,效益很大。随后,海南公布了建“历朝皇宫”的计划;上海浦东也要来个“华夏名珠风景区”。老实说,我还不是个顽固不化的家伙(真这样就抬举我了)。孔老夫子留下个“述而不作”的训条儿,仅此让后人们说道了几千年,总之是守成有瘾,创新无劲。就说美国,无传统相助,亦无“文物”帮忙,但91年从境外入美国旅游的人却达4110万之多,创汇443亿美元。依我的浅见,深圳、海南和浦东,理应把目光投向未来,投向有中国特色的“东方迪尼斯”,而不该“炒”古国已有的、分布于广大内陆省份的“文物”。投了巨资,其实“建”起来的也不过是“位移”了的“文物”,“创新”仅是个“重复修”、“微缩”而已。情理上,这只能说是“述而不作”。说得苛刻点儿,这是利用特区的种种便利特别是资金的优势,对于内陆省份借以发展“资源”的掠夺,而这“掠”的危害,恐怕还在于仿造失真造成的人们对于本有的“资源”的无所谓。
华山险峻天下无双,“微缩”的话,可能仅是似乎好玩罢了。或许华山的“未入”正是因了她的险峻的难以“摸拟”?真的,华山乃天造地设。倘是个“土馒头”。我想,吆喝一伙子人扛把锨使劲往一块卷土就行了,可惜不行哟!
如今,海南、深圳、浦东是“龙头”,干什么似乎都是“锦绣中华”的事。我一介小民,冷不丁来个“掠夺”,是否太“地方主义”?我不敢说大话,只是觉得有必要把这点儿“心声”透出来,如果一致向前看的话,我看这不是什么批评,而是有点苦涩味的思路之一罢了。
原本想写成《“流失”又一观》这题目,可一同仁说不妨把华山“有幸”进去,并藉此把华山吹上一吹。我想,这也在情理之中,读者诸位不妨细看,《北京日报》上的“文物景点”介绍多是北京的,《文汇报》上自然就要说上海滩上的“抓”人处,其他也大约不外之例吧!
“有幸于华山未入‘锦绣中华’”,应该说给陕西人、华阴人带来了压力。“大度”点说,“微缩园”中起码少了个“华山”的宣传“窗口”——虽则仅是个“微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