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6月15日
第3版
03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定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加以关贸总协定即将恢复我缔约国地位,我国对外经济交易的深度和广度无疑将有一个飞跃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必须对原有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

根据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客观要求,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面向市场(包括国际市场),又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外汇资金的宏观调控;既集中统一,又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企业的创汇积极性;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有利于世界经济接轨,实现涉外金融业的国际规范化;改革的措施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既反对墨守成规,又反对头脑发热,一步登天。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建立我国以货币自由兑换为基础的多边支付体系。

根据外汇买卖的限制范围不同,自由兑换分为部分自由兑换和完全自由兑换。部分自由兑换一般是指贯彻实际需要的原则,对经常项目的收支不予控制,自由买卖,允许境内居民保存外汇。完全自由兑换是指除了经常项目外,也取消对资本项目的限制,实现资本自由进出,允许非居民在境内自由开立存款帐户。自由调拨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报告提出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具有能够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合适汇率;具有足以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实施维持对内财政收支平衡和对外国际收支平衡的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足以调动企业对市场价格作出灵敏反映的动力或动机。我国尽管进行了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尤其是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十一位,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国际储备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与上述货币自由兑换条件比较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在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施步骤上应先实现部分自由兑换,再进一步发展到完全自由兑换,即积极创造条件先实现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尤其是贸易项目的自由兑换,然后扩大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先实现境内居民的自由兑换,然后进一步扩大到非居民的自由兑换。

根据我国经济体制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必须完成以下六个转变: (1)外汇资源要从以计划为基础转变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配置;(2)外汇管理的职能要从以控制外汇收支为主转变为促进开源畅流,疏通外汇渠道为主;(3)外汇管理的方式要从由行政直接管理或控制为主转变为以凭借市场机制作用进行宏观间接调控为主,由金字塔型的行政理体系转变为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市场调控体系,相应地管理手段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4)国家专业银行要转变为国家商业银行,实现金融行业企业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控制、自我发展;(5)把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混为—体的金融体制转变为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开的金融体制,政策性业务由财政补息,谁批准谁承担,经营性业务由金融企业自主安排,不受各级行政干预;(6)把额度管理转变为现汇管理,相应地把额度留成改为现汇留成,进而把外汇留成变为自由结汇,只要创汇企业依章以外汇完税,税后的外汇收入由企业自由支配,既可卖给银行,也可存入银行,甚至以收抵支。

完成上述这些转变后,国家对外汇资源不再直接承担统筹安排的任务,而由市场为基础进行配置,人民币汇价也就失去了由国家行政机构确定的意义,这就为自由兑换准备了充分的价格条件。(《现代人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