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夏令进补
郭振东/文
有些人说冬季宜进补,夏季不需进补,其实,这种认为是片面的,在炎热的夏季也需进补。不过,夏令进补的特征与冬季不同。
夏令进补从某些角度上说,与冬季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营养物质随汗排泄,体力消耗比其它季节大,而消化能力大多降低,进食减少,再加上日长夜短,睡眠不足,一般人到了夏天,体质都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平素阴虚体弱的人,对暑热抵抗力更差,难以适应炎热的气候,这样就可能患中暑、疰夏、腹泻等夏令病,所以说“虚为夏病之本”。这就是夏令需要进补的原故。
凡是平常体质较差,营养不良、贫血、病后、产后、年老体弱以及往年患过夏季热,疰夏的人,均应适当进补,以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进补的方法当视体质不同而异。对元气不足,表现为气短乏力、倦怠懒言、脉细无力者可用补气法,方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甘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或服中成药参芪膏,也可服生晒参、移山参、野山参等。对津液不足,表现为口燥咽干、头晕眼花、手足掌心发烫、便干不畅、舌红少苔、脉细稍微者,可用补津液法,方用中药生脉散: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生地、元参、石斛等,水煎服,每日一剂。或服中成药生脉饮、杞菊地黄饮,也可用野山参、西洋参、皮尾参、蜂乳等。补气和补液虽各有侧重,使用法也常结合使用。
若夏天患了暑病,在暑热未清时,不能单纯用补药,即使体虚也要和消暑退热药同用。如果早用补药,则会使暑热难以消退。
湿重者不宜进补。倘若湿热侵犯人体,出现周身酸痛、胸闷腹胀、食饮不振、舌苔厚腻等,就不能进补,否则会使湿热滞留下去,疾病难愈。务必要先祛湿热,使脾胃功能逐渐恢复后才能进补。
夏令进补除服益气补津液的补品补药外,还应注意食补。适当增加含高蛋白的鱼、肉、蛋、豆类,每天保持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清凉而营养的饮料,有益夏令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