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7月03日
头版
01

宏观:产权关系明晰化微观:勿以善小而不为

李宝林

改革的深化,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海。这就决定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跳出计划经济的窠臼,从观念、机制、管理等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国有大中型企业迈向市场经济,首先必须解决好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的问题。

所谓外部条件,就是在所有制改革上迈开步子,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主体的产权关系,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使所有者(国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能分开。产权明晰化的有效途径是通过走股份化的道路,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多元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共同持股的企业,企业的董事会也由多元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代表所组成。在这样的企业中,国家作为投资者自然和经营管理者的职能分开。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由投资主体所占份额决定,并归投资主体所有。企业、银行、财政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因税利分流和税后还贷的推行而趋于合理。企业无法躺在国家温情脉脉的怀里,而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当然,不是说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投资主体产权关系明晰化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经验表明,搞活搞好一个企业,取决于诸多主要因素。产权关系明晰化只能增加企业的外在压力,逼得企业向市场要产品,要效益,要出路。而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向市场的内在动力和竞争实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系统而又艰巨的社会工程,任何一蹴而就和一刀切的想法都是脱离实际的。企业走向市场的过程本身体现着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维。

拿纺织企业来说,各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都不容乐观,实行股份制的改革又刚刚起步,但企业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有的企业一年利润上千万元,有的企业一年亏损上千万元。究其原因,内部管理、产品结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上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北国棉七厂这几年利税一直名列陕西纺织企业的前茅,在纺织行业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今年又跻身全国纺织业利税十强。成绩的取得,是这个企业舍得在技术改造、产品结构、内部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下功夫,虽处逆境,卧薪尝胆,励志求强,不但调整了经营方针,开发了适应市场的新产品,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职工素质,从而使企业“柳暗花明又一村”。西北国棉七厂这种老老实实抓管理,善小而为的作法不正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一种思路。

铁道部西安车辆工厂铸钢车间变化一例更具典型性。这个车间原是铁道部西安车辆工厂的“老大难”车间,生产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废品率居高不下。今年2月,工厂同铸钢车间签订经济合同,在定人员、定工资含量、定月产量的基础上,实行无限计件承包。小小的一项变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争相抢干重脏难活,人人关心车间生产经营,质量得到了保证,每吨钢件成本节约率居全铁路系统榜首,产量也比无限计件承包前提高1.6倍。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的转换,必须要有内在动力的推动;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美国著名的国际商机公司高级市场人员布克·罗杰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首先追求的是把小事办好的声誉。这家公司就是凭着善小而为的宗旨,成为美国卓有成效的企业。美国国际商机公司的经验值得国有大中型企业借鉴。国有大中型企业向何处去,如果你得天时地利人和,股份制改造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员工素质同时驱动;如果产权关系方面的改革还未推开,你就要集中精力,练好内功,善小而为,必成气候,坐等时机,将会错过机遇。

(本文作者系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宣传部部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