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孙佩华,我们都听过你的歌
文/秦俑 图/赵秀华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哎嗨吆——
十八岁的哥哥呀要把军来参——
尽管已是90年代了,但风靡于60年代的这首优美的歌声却仍在人们的耳际回荡,使人记忆犹新。一首好的歌曲,往往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和象征。
有一种说法认为,6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3首,《洪湖水浪打浪》、《马儿呀你慢些走》和《柳堡的故事》。前两首的演唱者王玉珍、马玉涛人们早已熟悉。而对于《柳堡的故事》的演唱者——孙佩华,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不久前,在全国职工小品赛上,我们有幸见到了这位有着辉煌经历的艺术界老前辈。她看上去50多岁,身材不高,但精干利落,从她的外表上,似乎仍能看出当年天真活泼,纯情可爱的情形来。
她生于北京,1949年6月,11岁的她便参加华北革命文工团。随后一直在总政歌舞团服役。前几年,她才转业到全总群众文化处。作为解放后新中国培育的第代文艺工作者,加上她天姿聪颖,活泼开朗,机灵可爱,又是小演员队伍中的尖子,能唱能跳,很讨首长们的喜欢。特别是由于华北革命文工团一直跟随着党中央,所以她的成长道路上,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毅、贺龙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直接关怀。
当我们请她谈和这些领导人在一起的感受时,她说有人正为她写这方面的回忆录,在这本书尚未出版之前,她一般不接受记者这方面的提问。
但是她还是告诉我们,她和陈毅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印象也最深。有一次,大概是1964年前后,她的业务能力达到了最高水平,在团里也算是台柱子。渐渐地,她产生了自满情绪,入党也不积极。这时陈毅就拍着她的肩膀说:“既然投身了革命,就要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文艺工作者。你得积极向组织靠拢才对呀。”
“那么是不是独唱加党员就等于又红又专呢?”
她单纯天真的问话把陈老总逗笑了。
她和毛主席的接触也很多,经常到中南海为他演出,所以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老远就能认出她来。
当我们问她见到毛主席是不是很幸福时,她说那是当然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毛主席、周总理他们,还有一种对慈父般的敬爱友。
“我父母亲孩子很多,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我。而且从11岁起,我就在毛主席、陈老总他们身边长大。他们像慈父一样地教导我,保护我。我是在他们的身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并且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正是由于她对他们充满无限深厚的感情,TT1976年几位巨人相继逝世时,她无法接受那沉重的打击,竟然哭出了心脏病。
谈到这里,她显然已经很激动了。我们只好改变话题。
“除了《柳堡的故事》这首歌以外,你还演唱了哪些别的较有影响的歌叭曲?”
“《翻身道情》、《歌唱志愿军》这两首,在抗美援朝期间曾两次赴朝演出,很受欢迎,唱遍了部队。”
另外他还演唱了不少的歌剧,比如《小二黑结婚》,最早虽然由郭兰英演唱,但后来中央台全部录音却是由她完成的。歌剧《刘胡兰》中的刘胡兰、刘爱兰姐妹俩均由她演和唱。这些在中国的文艺史上,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孙佩华虽然从演唱队伍中退下来了,但她仍然没有放弃为文艺事业尽心尽力。除了搞好全国群众文化工作外,她还被一些艺术院校聘为辅导老师,定期为学员讲课。同时她自己也收了几名声乐弟子。所以现在战地的她,没有闲下来,反而比之前更忙了。这次全国职工小品赛结束后,她又得北上哈尔滨去参加另一项群众从文化活动。我们祝她一路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