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打哑谜
文/刘旭
以物品设置谜面,猜时不用说话,只做动作或写纸条破解谜底,即是打哑谜。
小时候上学,语文老师酷爱猜谜。有一天上课,他拿出两方手帕,—方上面放一把西瓜子,一方正中放一只大鸭梨,说是哑谜,分别打一古代人名,又为即物赠谜,猜中了谜面便当将品。一个女同学走上讲台,包起瓜子扭头就走,大家纳闷不解,老师却笑着宣布:她猜对了,包黑子——包公的别名。这时,另一个男同学把手帕蒙在梨上,未等老师说话,课堂上已发出一片喊声:黄盖!
打哑谜也有费解的时候。
邻居退休老人讲了个哑谜故事:某市灯谜会摆出两条哑谜,一是笼中关一只麻雀,旁边放伍分硬币;一是某人手握一元钞票,被铐在木桩上,各打俗语一句。猜射时,有人取走硬币,把笼中鸟放人蓝天,有人收了钱,打开手铐,主持人都说猜对了。老人问谜底,我绞尽脑汁也无法回答,经他点破才恍然大悟:第一条叫“得钱买放”,第二条叫“得人钱财,替人消灾”。
近日翻书,见一唐代哑谜,说是长安城中有人左手提铜钱一吊,右手执面具一付,谓乃市井俚语一句,有官人夺了铜钱、扔下面具扬长而去……可惜此书虫蛀鼠啃,纸黄字残,谜底难以辨认,不知哪位高手能帮忙破译?
若有猜出者,本人亦奖铜钱一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