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子结出两朵花
□徐文嵘
“一帮一,一对红”是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业企业创出的一条先进帮后进的好办法,这个办法在九十年代还灵不灵?在西北国棉一厂,回答是肯定的。
就说这个厂的有梭织布车间织丁六组吧。以前的织丁六组在车间是个“大尾巴”,计划完不成,组员拿不上奖金,工资收入总比别人差一截,组员干啥都不起劲。
帮她们,带她们。这个厂连续十几年的标兵小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织布乙班第五生产小组的姐妹们又在自己身上加了一副担子。
刚结姊姐组那会儿,织丁六组的组员心里还有点疙瘩,觉得结对子是做样子,搞形式;还有人说织乙五组是吹出来,捧出来的。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一次次的帮教,一回回的演示,五组组员的团结协作,操作水平,精神面貌都让织丁六组的组员心服口服。
“为啥咱就不行?”
“咱比别人差在了哪?”
组员们在思考,在行动。
慢慢地,六组好象不是六组了,车还是那些车,人还是那些人,可生产计划却一个劲地往上冒。看值车工巡迥,以前是直着腰漫不经心,现在可都是爬在布面上看个细;修机工烟瘾大,以前蹲厕所抽不完三支烟不出来,现在的他,车坏不等值车工喊,一个班不停地在生产区转……
六组真的不一样了,上班8个小时,组员摽着劲干,再也听不到谁没拿上奖金,上个月,组员都拿到了70元以上的奖金,值车工黄文会一人就拿了120元。
织乙五组的生产组长刘怀元拿着生产报表直吐舌头:“看,丁班六组7月份的计划超过了我们组,逼着我们更快,更好呢!”
从织丁六组的变化中,人们似乎悟到了什么,如今,这个厂八大车间又有16个小组结成了姊妹组,一朵朵姊妹花正在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