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9月16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你好,寇老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如今教师好困惑 将进酒 “海边”的我 如茶似火菜子坪 太白印象 书房割让记(散文) 月上东墙 “红花”吉它 重返教坛 童趣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你好,寇老师

张鸿涛

他,丰秃顶,头发稀疏。虽没有上过讲台,同学们还是叫他“寇老师”。

寇老师年过六旬,清瘦,虽已退休,学校还留下他搞收发。我对他有一种近乎亲人般的感情。是不是因为我远离家门到骊山脚下求学,每次总是他亲自把带着他手温的母亲的信交给我,还是他常犯头晕,困乏而忧郁的面容感染了我?大概两者兼而有之吧。寇老师由于工伤左腿有点毛病,行走不方便。他还是挨班送报,送信。寇老师夹着大摞的书报,走路不稳的单薄的背影,总叫人感动。特别是下了课,男女学生们围住,七嘴八舌地喊着“寇老师”,乱哄哄地问信,问报纸杂志,他用手压住书报,信件,那神态情景又多少有点象孔乙己“多乎哉,朱多也”了。

除了搞收发,寇老师还做一些杂事。校外来的所有客人,他都一一接待。老是微笑着说:“等一会儿,看下课没有?”不论是乡间来的憨厚纯朴的乡民,还是厂矿机关来的衣着入时的青年干部,他都一视同仁。即使省政府或某个大公司的伏尔加、皇冠车开来了,他巍然守在学校大铁门前,俨然一个威武的老哨兵。他还集代售澡票、代订报刊、代管自行车于一身。我中学用过的笔记本里,至今夹有订阅《少年文艺》的收据,都留下了寇老师那硬拐弯的手迹。一个人竟能做这么多的事,看来是个奇迹,又从不见他显得匆忙,他总是不紧不慢,地,井井有条地做下去。他很少说话,而人们处处都感到他的存在。

寇老师有三件爱物。一是英雄牌依金水笔;一是大搪瓷缸子;再是大细瓷碗。据说水笔是六十年代买的,笔身不慎让别人稍微踏了个裂缝,用白胶布缠着,笔大套被手磨得失去了银光,呈现了黄色。但笔身上请别人刻的那“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篆体字依然还在。搪瓷缸子是大号的,周围的一些瓷片脱落,但缸子瓷釉上那红花绿叶的图案依然可见。据说大细瓷碗是六十年代学校大灶上给发的,碗底上用红漆写上“华中”二字,岁月的流逝,磨损得极难辨认清。他的三件爱物,加上一个散乱地插满铅笔什物的笔筒,一摞厚厚的整理好的书报,这就是寇老师的书案了。当他往桌前一坐,鼻梁上架副老花镜,一手握笔,悠然自得地忙着分发报纸,分一分,又反复清查报纸的份数,叫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的认真劲。

他每次到灶上买饭时,总是拿上大瓷碗和大搪瓷缸子,衣兜里装上教工的信件,排队买饭时,一边说:“王老师,给你信”。又说:“李老师,有你的。”当炊事员每次给他打饭时,盛饭的缸子边沿上撒上稀饭或菜汁时,他总是用右手食指在缸子沿周围一刮,往嘴边一抹,就从容地端走了。喝完稀饭时,特别是包谷糁,他总是用舌头在碗沿周围一舔,或者用馍块一擦,然后才去洗碗。这是他养成的一种习惯。

寇老师坐在传达室的藤椅上,平时看起来好像老是打着盹儿。这是他常年累月蹲传达室的结果,一般人认为他象是睡着了,其实不然。据说有一年早春时节前半夜,学校大门锁着人们都没事,都把自己交给了电视。寇老师睡着,忽听得校门口里边有咝咝啦啦的响动声,他一轱辘起床,春寒料峭,他穿着汗衫短裤,拉了灯,冲出了屋子,一看,原来是小偷把学校建筑工地上十多根钢筋往外偷,从校门不得出去。寇老师一声呐喊,小偷从学校铁门上翻过身跑了。学校财产安然无恙。

我从内心里真诚地祝福他。你好,寇老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