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国字涨了行市?
据香港《明报》报道,中国首次文稿公开竞价活动,将于下月底在深圳举行,应邀任总顾问的名作家冰心说,用竞价方式提高健康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新尝试,对读者也有好处。
这次文稿拍卖活动,由深圳青年杂志社和广东省期刊实业发展公司合办,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出任海外出版机构总代理,本月底截稿,现已表示供稿竞价的包括名作家苏童、霍达、叶永烈、张抗抗、顾城和名演员刘晓庆等。曾获1989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霍达将以电影剧本《秦皇父子》参加竞价,自定底价100万元人民币。此外,以写领导人题材纪实文学闻名的作家权延赤,也将有作品参加,自定底价1000字1万元。
影星刘晓庆以自传体纪实文学《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参加,她并无自定标价,不过较早传闻有人出价1000字3000元。
据北京知识界人士说,这次首创的文稿竞价活动,在北京文坛引起很大的震动,一般都认为有助于提高现时不合理的稿费水平,对提高作家生活有好处,不过也有人认为个别作者定价太高。
应邀担任此次活动监事会成员的北京女作家张洁说,这次文稿竞价活动可望促使提高作家稿酬,不过她自己并没参加。张洁指出,现时国内稿费偏低,报章稿费每千字30元至40元。张洁指出,国内大型严肃文学刊物如北京的《十月》、上海的《收获》、广州的《花城》,在文坛地位高,但经费异常困难,她呼吁国家应加以拨款补贴,以便这些文学刊物也可以提高稿费。
另一位应邀为该活动任监事会成员的北京名作家刘心武指出,官方早年所定的稿费标准非常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现时国内歌星影星收入很高,相比之下,文人靠稿费难以维生。
“93深圳(中国)首次优秀文稿公开竞价”活动将于10月28日在深圳举行,组委会预料竞买者为国内外出版社、报社、电影公司、电视台和独立文化界人士,竞买者报名后可到深圳审阅文稿。
(摘自《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