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北大教授、经济学家肖灼基谈我国股市
股票——太热了?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肖灼基日前在京指出,当前我国股市不是过热,而且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应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不管你降温也好、泼冷水也好,它都要发展。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能一看到发展就说过热了,这是不符合规律的。
肖教授认为,“过熟”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很难有一个量的界定。去年以来,就有人说,经济过热、投资过热、股市过热、房地产过热、开发区过热,至少有“五热”。今年以来,说法就更多了。比如说股市,前年上海、深圳股市交易量只有44亿,去年不过只有十几家公司上市,但去年初就有人说过热了。到了年底,认为过熟的就更多了。去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有51家,而香港有500家。从股市交易量来看,去年全年我国股市交易量只有693亿,实际占用资金100亿左右。这100亿是个什么概念呢?只相当于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加手持现金总额的0.6%。再从参加股市活动的股民来看,去年深圳是80万,上海是130万,一共是210万,这210万又是什么概念呢?它只占全国城镇居民总数的0.6%。当只有两个0.6%的时候,就认为它过热了,很难服人。
肖灼基认为,今年我国股市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上市公司可能增加到120—150个,股市交易量可能达到1000亿,入市股民可能有700万—800万,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他认为今年的中国股份制发展中出现了三个明显特点,首先是上市公司地域范围扩大了,去年86%是在沿海城市,主要集中在深圳和上海,而今年将遍布全国,全国各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都将有1—2个公司上市;其次是去年多为中小企业上市,今年则出现了许多大型企业;再其次是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去年主要是一些从事金融、房地产、商业及一般加工业企业上市,今年上半年上市的相当一部分是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
(摘自《华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