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之歌,我不喜欢
老柯/文 柳影/图
绝非是出于鸡肠鼠肚,那支缠绵悱恻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歌儿,听起来总不是个滋味。
虽然,那歌儿听起来好高尚!好真挚!活脱逼肖出情场失意者的一副侠肠义胆。不过,怎么说呢,在这副侠肠义胆的背后,总有些儿……窝囊,无奈的影子。
是一个悠远的故事了。我的一个朋友曾和一位姑娘爱得海枯石烂,如火如荼。姑娘是城里小姐,我的朋友则是不折不扣的“山狼”。毕业一天天临近了。当年尚未恢愎高考制度,毕业,即意味着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对恋人,愈加频繁地双双投入夜的神秘和浪漫,不知疲倦地走啊走啊,走乏了,随便找个地方歇一歇,又开始了爱情的长途跋涉。一次,竟走出去几十里远。他和她谈了些什么,或做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是至今仍火烫在我记忆中的,是女的一天突然宣布,她要学习纺线线,说是为适应以后农村生活做准备……
结果自然是悲剧。即便在中国,冬妮娅还是冬妮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的少年女友,后来终嫁“上流人”)。城中小姐的一时狂热,毕竟敌不过比情感更有力更现实的理智干预。当一位长得极帅又富于才学的城中小伙横插一杠子时,城中小姐也就芳心大转移,几经周折,一块儿进了大城市。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激情滚浪恐怕连沫也不曾留下了,只有隐隐的刺疼或好笑深藏在心底吧!我的朋友后来虽也上了大学,混迹小城,且娶妻生子,但如果让这位老伙计唱甚“只要你过得比我好”,那这歌声,倘非自嘲,便是可怜了。
作为一种圣洁的情感,希望对方过得幸福美满,自是无可非议。作为好男儿(包括好女儿),情场失意后,高唱一曲“我要比你过得好”又何妨呢?刻薄点说,国人素有同情弱者的“国粹”。但以弱者自居,且以弱者自怜,自慰,乃至自我欣赏,只怕当属误区之列了。
自然,以上纯属借题发挥。其实,爱情这玩艺儿,往往是“当局者迷”。要不,作家们一描写起爱情场面,常常拈手即来诸如“如痴如醉”之类的词儿。既痴且醉,岂是常理所能晓而喻之?如此,愿唱“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只管唱你的。 反正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