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浪里蛟”苗刚
去年秋天,广东增城县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慕名派员前来西北国棉二厂,在能源电气科找到了年仅28岁的技术员苗刚,愿以每月1200元高薪聘他为该企业电气业务主管。
然而,面对如此丰厚的待遇,苗刚却毫无动心。他说,我已视本职工作为“海”,“公海”能炼出“浪里蛟”,到“私海”我只能成为“鲨鱼”,西北二棉天高海阔,这样的“大海”足够我畅游终生。后来,山东、海南等地又有人来厂以更高的待遇动员他去,也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1983年,年仅19岁的苗刚以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国棉二厂能源电气科。实习的一年时间里,他先后辗转了8个小组,虚心拜老师傅为师,从运转电气管理到开关马达的维修,深得工人的依赖和领导的赏识,翌年即被任命为电气技术员,负责化纤分厂电气设备的维护、周期检修和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1985年,企业大批量设备技术改造工作全面铺开,苗刚又到总厂担任电气技术员。引进设备安装难,消化吸收难上难,这对于21岁的苗刚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恰在这时,由航天工业部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函授班招生,苗刚遂萌生自学的念头。当他把这一想法向厂长申尔谦作了坦露,厂长慧眼识珠,当即拍板:学。学费厂里出,方便厂里给!
此后的苗刚,冒严寒,顶酷暑,废寝忘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一学就是五年半。眼睛近视了,头发掉了一绺又一绺,赶攻下24门课程拿到大学本科文凭时,苗刚额头秃了顶,模样一下子显老了七八岁。
丰富的理论知识,使苗刚的思维和目光更加宽广起来。数年来,他不仅组织电气人员安装了60台捷克喷气织机、130台日本喷气织机和6台比利时空压机等。为了使引进设备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苗刚运用所学,选写了RV11—4603电气、哈科巴整经机电气和D3—1000金丸营口整经机电气说明书,供电气值班人员及设备维修人员使用。其中仅改装村田自动络筒机测长使感器一项,就为工厂节约资金56万余元。1988年,企业仅有的一台祖克浆纱机主动拖动系统出现故障,这是个让许多专家都感到头疼的问题,难度较大,为此,苗刚整整加了半个多月的班,拟定出数套改造方案,后又携带资料,拜访了全国有名的拖动专家。他组织人员对该机拖动系统进行了调整和革新。终于使这一棘手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据初步统计,仅1985年以来,由苗刚组织实施的进口、国产设备中电气方面的各种革新就达30余项,为企业节约开支约92.7万余元。除此而外,他还有2篇论文获过奖,1篇论文在全国络筒技术研讨会上作了交流。今年年初,苗刚已被工厂任命为能源电气科副科厂, “五·四”前夕,厂团委树他为“杰出青年”,号召全厂5000余名团员青年向他学习。
(田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