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谈广州消费
就九十年代消费热点问题,日前,记者走访了中山大学经济系孙德亭教授、洪永崧副教授。
孙德亭教授认为,在衣着方面上:富有感性特征的服装增多,色彩和款式对市民的消费购买行为影响增大,高档时装,包括洋装如巴黎和意大利时装,将从表演的舞台上走向我们的服装店。服装种类多元化,人们工作时的工作服、运动时的运动服、消闲时的服装,家庭劳动时的服装等等。中性化的服装成为一种时尚,一些服装将没有明显的性别分工,只有型号大小的不同。自然、简洁的服装深受欢迎,市民衣着追求舒适大方,简单方便,轻松自然和个性化的服装受宠。消费者自我意识觉醒,服装不再追求大统一,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身材、长相,体现自己气质等个性的服装,因此多品种、少批量的服装自然能赢得消费者。总之,广州市民拥有服装的数量激增,改一衣多季为一季多衣,购买服装的开支在总支出中的比例增大。
饮食方面,孙教授指出:市民在食品上的消费开支将下降,但质量要求提高,从求饱到求好,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的高质量、精细化的食品拥有广阔的市场。随着市民饮食观念的改变,保健食品等有益于健康,贴近自然、无环境污染的食品日益受市民青睐。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花钱买方便将成为市民的共识,因此精加工、小包装、免洗或少洗的冷冻食品、方便食品将大行其道。洋食品,如粟米食品、鸡精、沙律等洋调味品,汉堡包、比萨饼等洋快餐等洋食品也有一席之地。
洪永崧副教授对广州市民在住房方面的要求,他这样认为:随着广州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商品房将会是一大热销品。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成为居民普遍心愿,这将使居民消费突破传统的消费领域。由住房商品化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将引发出装饰材料和室内配套用品购买热。如地板革、地毯、壁纸、工艺品、浴缸、微波炉、消费柜等将成为热点商品。 谈到用的方面时,洪副教授说:数千元以上的耐用消费品如空调器、家用电脑、组合音响、摄像机等,这几大件是九十年代热销耐用消费品。空调大战,使空调器在数量、价格、种类上,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空调器逐步从宾馆进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脑也从办公室进入居民居室,特别是5000元、9000元和1万元的电脑最为抢手。多功能、高质量的组合音响将一步步取代收录机。具有动感和逼真的优点的摄像机将取代一般照相机,前景十分看好。另外,在交通工具消费上,市民对自行车的颜色、款式、功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山地车、变速车、轻型车将领风骚。摩托车因受车牌发放量限制发展缓慢。随着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后,广州家庭拥有轿车量也将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