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刘莉莉手记
文/王洁
饭店的女服务员照例说她不在,但她闪烁含混的目光却欲盖弥彰。“她没有出去拍戏”,这是我不容更改的判断。可是等我们一行三人敲开了西安长兴饭店326的房门时,眼前的她却使我们惊讶不已。
来时的路上我们的脑子里全是“巧姑”,她泼辣的语言,大胆的行为,着实使女流叹婉,男儿羞惭,这会是“巧姑”吗?短短的头发,淡淡的花格衫,一双普普通通的别带布鞋,然而她的导演的介绍却不容置疑——“这,就是刘小姐。”我们看过她一眼后,发现原来调好的表情,准备了紧张,摆稳的姿势都全然没有必要。因为面前不是一个大明星,而是一个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女人。
自然免不了问她和舞台上的“巧姑”反差为何如此之大?她说这是一个新提的老话题。“演员选择角色有时并不主动”。这回来到古都拍摄《风流大市场》,电视剧中的她摇身一变又成了一个工商所长,我们望着神奇的变化,想了解她的过去,她的回答却是——昨夜无故事。
女人的年龄是易燃物,轻易动不得。同行的老郑问得使人心跳,她的回答却出人竟料,三十五岁的她依然丰姿绰约,芳颜如花,肌肤若雪,减去十岁也是保守的估计。当我们探问她的美容秘诀时,她说首先要力求生活顺畅,坎坷和苦难从来就是养颜大敌。她慢慢讲着过去,仿佛朗读一首平和的散文。1958年她出生在北京,由于父母都是演员,她很自然地热衷表演,八三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演《瞧!这些大男大女们》,演《篱笆、女人和狗》、演《风流大市场》……舒缓得象一首歌,宁静如一条小溪。她说她像有些明星,成名前都有一串串精彩的故事。她还说到家庭生活的和谐更是人走向年轻的起点,她没有说她的婚姻,但“美满如春”,这是在场的记者们都能心领神会,不必言传的。她用平静作水,淡泊为霜,抹在她美丽的脸庞上,没有喧嚣的生平便是她最好的化妆。
她还说,对于化妆,演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她的容颜不仅是自己的,而且是观众的。这时我看见她满是凌乱的屋子里,到处堆着衣物,书籍、和奇奇怪怪的道具,可唯有一个化妆台却井然有序,各种化妆盒和几把小梳子却端端正正地陈列于桌上。她说,这是对观众的负责,对艺术的负责。30岁以后,她就常上美容院,她保护皮肤的认真劲不亚于舞台表演。她说人生在世仿佛白纸上写字,千万不能了草,更不能胡写乱画,珍惜眼前的一切,认真地生活,也是美容的一个精神条件。
说起了席卷全国的“选美”风潮,她说她当过评委,舞台上的淑女在美妙的舞蹈,台下的却有一阵感伤漫过心际,她想起了自己的青春韶光,一个红宝书、黄军装统治生活的时代,它,摧毁的不仅是人性和道德,而是圣洁的美丽。如今的青年展示自己的大胆使你羡慕和赞叹。“可一些人用钱买选票,用权弄高分,破坏了比赛的公正,更重要的是做了亏心事的惶恐和不安损害着自身的健康,加速了衰亡”。她无意中触着了科学的养颜法:那就是健康的心态,崇高的品德。这时,摄影的老郑要将相机置放在地上,我看见她从容地从座位上站起,把近处一双鞋子挪至床底,那么自然,那么优雅!我看惯了明星的高贵,她的身上却只有平凡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