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股份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
佘淮滨
在当前企业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股份制已成为许多大中企业选择的一种经营方式。
实行股份制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资金短缺、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的活力不足等问题,可以做出它应有的贡献。但是,必须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来保障,才能使股份制企业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对股份制企业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
我国多数股份制企业在集资、控股、股票上市方面没有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尤其国有资产为基础的企业在实行股份制后,有的急于求成,有的盲目发展,其中也不乏“变形”“走样”变成个人或集体承包形式,作为股份制应发挥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很难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市场。因此建立国家为主体的控股公司,实行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化是当务之急。政府对股份公司的管理也必须要规范化、法律化。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审核、监督,杜绝股份的流失、转移和变相。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清晰度要高,始终接受社会公众的评价和监督。以法律形式明确国有股代表、雇员和私人持股者在企业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使社会公众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关注企业内部的一举一动。
二、建立新的统一的企业税赋制度
目前股份制企业所得税率过高,企业负担过重,股份难以分红。从全国情况看,各地对股份制企业税赋不一致已影响股份制试点的推进,在国家没有统一办法前,应制定出一个保证国家收入,企业能够承受,能适度分红的办法。
建立新的统一的企业税赋制度,具体地来说,就是取消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和中、外资的政策界限,取消一切不规范的办法,向国际惯例靠拢,统一税率,统一税基,统一财务会计制度,促公平竞争,保政策稳定,督促企业全面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实现税后按资分红,按股分红,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
三、重视企业内部分配,建立职工利益保障机制
在股份制企业里,绝大部分职工都可能因占有企业股份而成为本企业的股东。他们在企业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董事会中拥有自己的代表,可以对企业的大政方针发表自己的看法。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经营的好环,与职工切身利益不大,充其量是奖金的多少而已,而实行股份制的企业职工的个人利益是与企业在市场中的命运紧密联系着的。
股份制企业无时无刻不承担着经营的风险。承担风险最大的是决策层,其次是管理层,再其次是实施层。既然承担的风险不同,付出的劳动在价值上是不同的。为了使各层次人员都努力有效地工作,对每个企业职员的个人利益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即在职员的工资、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上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对各层次人员根据能力的大小、责任的大小、贡献的大小,进行不同的利益分配和各种保险,使股份制企业始终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能够达成一种较理想的默契。这样,企业才能保持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为陕西省建筑木材厂副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