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掠影
文/王黛
高架桥林立
小别两年,京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中下三层的立交桥星罗棋布。过去,立交桥大多矗立在这座古城的各“门”——如崇文、安定、朝阳、东直、西直等,上次来京,二环路已高架桥林立。而这次进京,高架桥已开始在三环路干线出现。那日去与梅地亚中心紧邻的中央电视台办事,出租汽车司机怕走二环塞车(也许还想多跳几个字),建议走三环,我因事情紧急,便点头答应了,一路上粗粗留神,竟过了七座立交桥。
北京的立交桥不仅多,而且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多数为上中下三层,像迷宫一样,外地司机稍一走神,转了几个圈子,会转回到原地来。在一定程度上说,北京的现代化,北京的非凡气势,是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气势恢宏的立交桥组成的。
黄“面的”
北京市的公交车收费是全国最低的,无论是电车还是汽车,1角钱可以乘坐4个站,8个站两角钱。他们的出租汽车费也很便宜。有一种小面包型的出租车(北京人亲切地称它为“小面的”,又因为这种车一律是黄色的,遍地都是,北京人戏称为“遍地黄(蝗)虫”,收费更低,1公里1元,途中凡遇塞车等情况而停驶时,计程器即停止跳动。换句话说,乘客付10元钱起步费,可以实实在在坐10公里。因此,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坐出租都喜欢叫“小面的”。
于是,“小面的”便给北京城的其它出租车带来了压力。那些原先派头十足的1.6元1公里的夏利、2元1公里的桑塔纳的司机们,一个个都变得殷勤、谦恭起来。
广场新景
听说天安门广场自从1991年5月1日实行新的国旗升降办法以来,每天早晨都有一二千人前去观看,场面蔚为壮观。8月15日是星期日,闲着无事,便起了个大早,前去观景。
笔者来到天安门广场时,虽才凌晨4时30分,只见国旗护栏周围已聚集着二三百人,他们或站或坐,一些外地人还有说有笑地啃着面包。节令虽值盛夏,清晨还是凉飕飕的,许多人都穿了长袖衣服,显然是有准备的。
快5点时,人越来越多,护栏周围已密密匝匝地围了好几圈。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踮起脚尖朝金水桥眺望,期盼着国旗护卫队出现。这期间,人群仍不断地从广场的各个入口向这边跑来。
国旗护卫队终于出现了。5时25分,五星红旗挂上了旗杆。人们屏神凝息,注视着那鲜红的旗。突然,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伴着国歌,在一二千双目光的注视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时,我只觉得热血沸腾,一股自豪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