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 灞桥区闯出以校企养学新路
- 图片新闻
- 富平宫里磷肥厂为贫困农民赠10余吨化肥
- 宝鸡机务段提职司机公正严明
- 广告
- “离任审计”好焦彦文
- 铁二十局三处南昆指挥部一批年轻人挑起大梁
- 广告
- 合同工有哪些劳动争议申诉权
- 建工处在兰新铁路复线立奇功
- 龙门起重机行业大难题被攻克
- 省机械局认真传达十二大精神
- 澄城工行拓展储蓄市场成效大
- 宝鸡工程机械厂订本报至班组
- 西安余家寨油库二期工程告竣
- 唐城百货服装集团在古城揭匾
- 青工梦野潜心文学创作结硕果
- 渭河工具厂学生画作赴日展出
- 樊生权硬笔书法获全国一等奖
- “坐立松”腰宝填补保健品空白
- 图片新闻
- 还是长虹修理部好
- 广告
- 列车寻失主 乘警留美名 酗酒酿祸 “酒仙”入班房
- “退而不休”现象管窥
- 广告
- 广告
政府无拖欠教师工资学校不向学生乱收费
灞桥区闯出以校企养学新路
本报讯 西安市灞桥区背靠入城市,面向大市场、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全区校办产业产值达到1800多万元,纯收入287万多元,年平均递增速度超过25%,名列全省100多个郊县首位。
灞桥区有中、小学200多所。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作为振兴全区经济、加强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工作,确定了以校办工厂为龙头,以校园经济和第三产业为两翼的发展战略方针。全区先后投资建起区属、乡属校办工厂34个,各校利用校园空闲地种植葡萄、药材、草莓、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150多亩,办起临街小商店、小餐馆等服务商业网点40多家,形成了多种形式发展校办产业的局面。
在具体经营管理上,他们不拘一格,面向社会广泛选贤任能,聘用管理和技术人才,看准市场变化,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狄寨小学校办工厂生产的电热毯系列产品,被评为省部优产品,市场怒强求,该厂成为全国第一税利大户。国棉四厂子弟学校办工厂生产的纺织配件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年纯收入超过100万元。
这个区从校办产业的最显著经济效益中,拿出纯收入的50%用于改善教师待遇和办学条件、弥补教育经费不足。从而,使全区多年来没有出现过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稳定了教师队伍;各中小学也没有出现向学生及其家长乱收费现象,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该区在西安市郊县中第一个通过了“普九”验收。 (刘鸣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