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得其反的(父威)
高裕忠/文
近来,笔者在10岁以下小学生中作了点调查,惊奇地发现,许多小学生最不喜欢的人,竟是最疼爱他们,最关心他们,和他们朝夕相处的亲生父亲。问起他们“憎恨”的原因,竟众口一辞:“打人,训人!”
“疼爱自己的子女,是母鸡都能做到的事”。特别是今天的独生子女,父母更是爱若掌上明珠。可有些家长,特别是孩子的父亲,他们往往在孩子说了错话,做了错事,或者考试分数不理想,便“爱从胆边生”,非打即骂,并想以此建立“父威”。可结果呢?孩子疼在身上,怕在心里,逐步造成了父子隔阂。
做父母者,与孩子的关系应当是亲善和谐、互相尊重的,而不能轻率去刺伤他们的感情。随着社会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传统的“棒下出孝子” “骂中出才子”的古语早已不以为训了。有些家长却仍然信奉“棍棒”的作用,以“皮肉之苦”去刺激孩子,这怎能换来孩子的“赤子之心”呢?假若长期用“棍棒”教育孩子,以痛骂刺伤孩子的人格,那必然适得其反,不仅建立不起“父威”,还会加深父子之间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