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老不老
——爱波斯坦印象(散文)
曲歌
1993年11月里,我欣喜地收到了国际友人爱泼斯坦老人的回信,这是爱老对我所写的一篇小文的回复。那篇文章是我对同年8月22日爱老一行对凤县县城双石铺的路易·艾黎旧居参观的追记,文章写好后,我便寄爱老一份征求意见。回信中,爱老不仅校正了有关他的经历的几点误传,而且提到现在许多人们对于“工合”已经不那么熟悉、了解,他因此希望我将稿件寄给陕西的报刊,向大家宣传,唤起全省人民都来办工合。
事情还得追溯到50多年前。
秦岭深处凤县的双石铺,虽属弹丸之地,却有着不少的神奇,历史上首与许多重大事件和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1938年9月到1944年冬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的发起人之一路易·艾黎曾在这里工作了6个年头,同时与英国朋友乔治·何克在双石铺的两孔窑洞里度过了不平常的4个春秋。据有关史料介绍,“工合”是1937年11月由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与路易·艾黎首先提出的,1938年4月与中国的爱国进步人士胡愈之、梁士纯、卢广绵沙千里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工业合作促进委员会;1938年8月5日,“工合”在武汉正式成立时,国共两党的一些要员如孔祥熙、宋美龄、林柏渠、董必武、邓颖超等,都在其中担任要职。在香港成立的工合促进委员会由宋庆龄出任名誉理事长。之后,“工合”组织很快遍及全国16个省,建立了2300多个小工厂;其中,设在宝鸡的工合西北办事处,是全国成立的第一个地区办事机构,而西北工合双石铺事务所又由于路易·艾黎的直接领导,显得最为重要。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双石铺因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很快成为西北战略重镇,加上这儿矿藏、木材资源丰富,很快便建起了“工合”采矿社、泥木社、锡铁社、机器社、造纸社、耐火砖社等企业。1939年,路易·艾黎在他的一次延安之行后,根据共产党人的建议,为把双石铺建成人民游击工业基地,他决计把自己的住所放在双石铺,并决定把这里做为“工合”的一个主要培训中心,与英国友人乔治·何克办起了“培黎工艺学校”。1940年初毛泽东又从延安派人到宝鸡和双石铺,帮助路易·艾黎研究西北工合发展计划,从而使“工合”事业在这个山镇进入了辉煌的时期。因而,双石铺不仅在“工合”的历史上,甚至在中国抗战史上,都是不该被遗忘的。
1993年8月22日,参加93宝鸡工合国际研讨会的70多位中外来宾到双石铺参观路易·艾黎旧居及《路易·艾黎在凤县》的大型展览。还在参观之前,我通过宝鸡日报的一条消息,得知爱老要到宝鸡来。这期间的8月24日,(古历七月初七)宝鸡将举办盛况空前的公祭炎帝神农活动;这一活动吸引了海内外、省内外以及众多的姜炎后裔。爱老的到来,自然使各界朋友感到高兴。爱泼斯坦老人是中国人民熟知的国际友人,他出生于波兰,童年便来到中国,1938年在武汉见到路易·艾黎,他便帮助工合做了许多宣传舆论方面的工作,如今,他是全国政协常委,又担任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可这位老人在最近给我的信中却一再说,“我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个老记者、老作者。”)
使人难忘的是参观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旧居时的那一幕——
这天,旧居内外拥挤热闹,旧居外不大的场院被外宾和工作人员挤得满满当当,闻讯赶来的群众密密麻麻地站在场边的高处或路上;二三十名充满好奇心的儿童少年也借着星期天赶来看热闹,他们拥挤在场院一侧的一个土台子上。参观完旧居,先一步出来的几位外宾已坐在场院的椅凳上,准备按组织者的安排拍几张合影,我们几个小县记者也提前选好了最佳的摄影位置。爱老是最后走出旧居的,他笑容满面地出了窑洞,突然径直朝土台子上或立或坐的孩子们走去,还一边用中国话连声说着“你们好”,一边展开双臂去拥抱近旁的孩子;然而,出乎意外的惊喜竟使几个幼小的孩子不知所措,有的羞红了脸朝大孩子身后躲,有的将小手背到身后左顾右盼。这时可急坏了许多大人们,有的父母竟禁不住吆喝着自己的孩子向爱老问好。此时,后面的大孩子们却趁机朝前挤去,将一双双小手伸向爱老,那些幼小的孩子这才恍然大悟,争抢着要和爱老握手问好,爱老更是神采飞扬,尽量达到孩子们的满足,和孩子们一一握手、问好。看到这个场面,我们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抢拍下了这一宝贵的镜头。爱老真是太爱孩子们了,直到参观完旧居,其他人员都已乘上汽车,他仍在和新建路小学四年级的张妮莹交谈、留影,还让这位小学生留下自己的地址。回北京不久,爱老向凤县县委副书记寄了一封信道:“寄上在双石铺拍的照片7张,请你转交给照片中之人”这7张照片中,就有爱老请人拍下的与小妮莹的合影。
我想,爱老的这次山地之行一定会留入山地的神奇和历史,这次虽然仅仅是4个多小时的参观,却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爱老对这块山地那段历史的眷恋。在中途的七里坪,当有人把专程迎候在那里的一位当地“工合”企业负责人介绍给他和其他贵宾时,他就象遇到亲人一样和这位企业负责人紧紧握手,又招呼同行的人与之合影。在参观展馆中,爱老又久久留恋于“工合”资料前,惊叹收存者的殷殷苦心,随时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认真的记着,尤其是一些不易看到的“工合”遗物和重要的资料,他总是不舍离去地询问、观看。参观展馆,爱老又是出来最晚的一个,出了展馆,他仍竟犹未尽,欣然题词并由夫人黄浣碧当即译成中文:祝贺双石铺“工合”的恢复,发扬“工合”光荣传统。
爱老对于工合事业毕生奋斗,直到高龄而仍不懈。在宝鸡国际工合研讨会的讲演中,他说道:“如今最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看重已有的事实,更要着眼未来,着眼于创造。”又说,“我坚信,工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今天和未来经济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既实用又有好处的。路易·艾黎在他生前已经恢复了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的工作。我今天就是作为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一名副主席前来参加盛会的。”
在离宝鸡经西安返回北京途中,爱老又一次对国际的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主席、省工合常务理事安危说:“凤县双石铺是工合的发祥地,是个神圣的地方,国家工合、省市工合要支持他们把工合的事办好。”
回想起爱老前前后后的叮咛与嘱托,是对人们怎样的激励与鞭策啊!
我想,宝鸡和凤县的人们,是绝不会辜负了这位老人的。
爱泼斯坦和孩子们 革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