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国有企业精神不可丢
安林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现代企业人的培养,越来越多的厂长经理们已意识或潜意识到,企业的职工不仅是物质利益的追求者,同时也在追求精神享乐。企业职工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更可以成为由一定理想、信念、抱负与道德观等精神因素支配的“精神文化人”
行为科学和心理学揭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基本需要表现为吃、穿、住等生理和安全保障需要,体现了人体维持生命运动的物质欲。发展需要则包括爱、归属、尊重、威望、承认、关心、地位、名誉、赏识、自我发展等等,体现了精神欲。以物质欲为基础,以精神欲为灵魂,基本需要满足时,就开始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即在自己团体里求得一席之地。他会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不遗余力,他会把这个看得高于世界任何别的东西。
基于上述分析,作为国有企业的厂长或经理怎样处理职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呢?许多中外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一定的物质条件提高必须伴随相应的精神建设。单纯片面的追求物质利益,到头坑害企业,最终受害者是企业职工。如:目前有些企业、借改革发展转轨之际,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杀鸡取蛋,给职工滥发奖金和实物,结果事与愿违,人的积极能动性并未提高。相反,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依靠对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培育,靠“爱厂、求实、兴利、进取”的企业精神,使一个奄奄一息的农场作坊起死回生,发展成一个年产值逾3亿元的现代化企业。
实践告诉我们: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旗帜,是企业独一无二的灵魂和气质。由企业的历史、信仰、哲学、技术性质、所有权、人员的人格、经营管理水平、伦理和企业的战略组成,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倡导、积累、培养起来的全体成员信念、意志、风格和行为准则的集中表现,是共同认可的团结互爱互助、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对内部职工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内聚力,对调动每个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发明创造性、群策群力实现改革和企业发展的目标、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意义是深远的。对外部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因此,当今的厂长经理们,在强调创造外部宏观气候的时候,回头往内看看,自己有企业精神吗?企业精神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吗?
(作者单位:省第三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