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省氟骨病防治工作开展
记者来信
我省四大地方病之一的氟骨病,近几年开始猖獗,全20余万氟骨病患者望盼救治。
氟骨病流行于我省66个县区,主要分布在陕北、关中、渭北旱塬及汉中、安康等地,尤以陕北定边县为重。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大体一算,10个没娶,9个没汉。”
我省重视氟骨病防治工作是从1979年始,曾取得重大进展,“氟虎”得到一定扼制,但近几年状况大变,氟骨病的防治处于半瘫状态,旧的氟骨病人没有得到根治,新的氟骨病患者又不断增加,陕北定边县的统计资料表明,氟骨病患者每年平均在以10—20%的速度递增。这一问题如若继续随其自然发展,其后果正像万里同志所说:“如果现在再不重视氟骨病的防治工作,我们将会重犯50年代不重视计划生育那样的错误。”
氟骨病重新抬头并横行的原因,一是单纯经济效益观的膨帐,这使只投入且只有社会效益的氟骨病防治工作被各级政府部门所忽视,二是经费紧缺。这两点便使氟骨病防治机构及有关氟骨病研究的个人望氟兴叹,壮志难展。以担负我省氟骨病防治工作的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为例,全所有职工138人,业务部门6个,这架机器若正常、运转,每年需110万元,而现在上级每年划拨的事业经费仅有90万元,尚有20万元亏空,在这种情况下,“养兵”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开展工作。职工是差出不起,地方病连重点调查都没办法搞,科研就更谈不上。近几年,他们千辛万苦研制出一种治疗氟骨病的有效药物“骨康冲剂”,今年在定边县试用,观察治疗中度以上氟骨病患者400余例,效果非常显著,但就这样一种有效药物,却无法和20万氟骨病患者见面。原因是单位拿不出申请批文号、做药理药效及毒性试验的10万元经费。省上科研单位如此,社会上的业余氟骨病科研者困难就更多,像西安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上官村民副教授,他从事氟骨病研究也有19年,对氟骨病防治工作有一定贡献,但现在他是既无研究室,又无助手,甚至连一个办公桌都没有,几年前省卫生厅赠送给他的机电图和整套的测氟设备至今尘封在库房里。 (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