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温馨之家等不来
——陕西鼓风机厂工会组织职工“建家”侧记
●本报记者 韩庚
在中国工会十二大上,我省有11家企业获得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殊荣,其中就有位于秦兵马俑之侧的陕西鼓风机厂。
岁末年初,记者冒着寒风到这个厂采访,实地察看了金工车间、铆焊车间和热处理车间的几个“班组小家”,只见窗明几净,记录齐全,墙上的壁报栏内班组成员的彩照注视着来人微笑,确实有些温馨气氛。
谈起建家,从工人、班长、工长、车间主任一气干上来的闫德春主席滔滔不绝:“工会是什么组织?群众组织。建什么家?职工之家。这就要求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职工说我这办公室是‘喜怒哀乐办公室’,有什么事都愿意来唠嗑,建设一个合格的、模范的职工之家更离不开工人群众,群众愿意,加上各级行政都重视,我们这个建家活动就红红火火搞起来,也成了事。现在合格的职工小家已占全厂班组总数的62%。”
闫德春主席接着说,建家不能光在形式上扑腾,要多办实事少说空话,让全体职工群众感到“家”的温暖。就说去年,各分会在行政支持下,投资数万元建设职工之家,为近3000名职工办了劳动保险证,安排165名职工疗养治疗,还为40岁以上的女工进行了妇科检查。特别是我们厂地处远郊,有400多名家居农村的“一头沉”职工,其中有42户处在生活水平最低线下(人均收入不足25元)。对这些贫困户,过去我们只重“救贫”,年年补助救济都是“杯水车薪”,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后来我们主动为贫困户发放无息贷款,扶植他们兴办家庭副业,走劳动致富之路,列为扶贫对象的19户已全部脱贫。去年3月,他们联合给工会送了一个匾,上书“江有流声,齐颂党的政策好”,这些同志没了后顾之忧,工作起来劲头大多了,这是不是建家的功劳?
陕鼓厂重视职工的生活,更重视职工的思想素质,在实践中,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作为落实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大事来抓,他们在基层始终坚持了三项制度:车间和分厂的党政工团联席会议制度;职工代表和基层领导双向恳谈会制度;班组民主会议制度。在企业深化改革中为了做到改而不乱、治之有序,对工厂制定的住房、劳动组合、待岗待业人员等制度实施细则均在职工代表中反复讨论,然后上职代会修正通过。职工参政议政说了不白说,制度的贯彻实施也奠定了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