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煤黑子”有个温馨的“家”
史应照
在秦岭发电厂,当42名新工被分配到工作环境最差的燃运二分场时,不仅他们个个高兴,就连他们的父母都举双手赞成。这是因为这里的“煤黑子”有个温馨的“家”。
燃运二分场担负着4台20万机组的输煤任务,天天和煤打交道,每天要将万余吨煤输送到炉旁,燃运工被称为“煤黑子”。这里曾是新分配的不愿来,在岗的不安心。为改变这种现状,从1985年以来,他们坚持把创建“职工小家”作为增强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近几年来,没有一名职工要求调出,这里反而成了许多职工向往的地方。
燃运二分场在创建“职工小家”中,先从改变“家”中的环境入手,他们自己动手,在分场、班组周围栽冬青、修绿篱,植树200多棵,修建花园、草坪1000多平方米,为13000多平方米的储煤场安装了喷水设施,在14条长达2400多米的输煤皮带技改成功了水冲洗装置,绿化、美化了环境,控制了煤粉飞扬,厂里最脏的地方变成了环境幽雅干净的地方。分场领导又组织职工利用废料,修建了澡堂、制作了蒸箱和烤箱,解决了干活脏洗澡难和运行工上班中途吃饭不方便的问题。一次分场领导在查岗时发现一名女工织毛衣,他们没有一批评了事,反而想到女工既要上班、班后又要担负繁重的家务,便拿出了分场的劳务收入,由分工会购置了一台毛衣编织机,又相继为“家”中增添了洗衣机、缝纫机、卡拉OK机,就连钉鞋的工具都配齐了。分工会又在男职工中开展了烹调技术训练和比赛。全分场开展了“找问题、送服务;找困难,送温暖;找优点,送鼓励;找兴趣,送引力”的四找四送活动,设立起了“红娘奖”,建立了为老职工过生日、看望病号、干部拜访职工家庭等制度。这些措施把职工的心和这个“家”连的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