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3月29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说“被人欣赏” 图片新闻 都市“倒刮”现象透视 名趣 怎样选购床上用品 不和丈夫较真儿 赏舞赏舞 “505”一箭双雕 食疗降血压法 乡间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说“被人欣赏”

柯喜堂/文

被人欣赏,总是一件愉快之事。即如笔者日前收到一位编辑先生的惠函,说是对我的一篇文稿“特别喜欢”,故欲留在某一新报发刊时用云云。不消说,读这类文字,不仅使人周身上下如浴冬日,缕缕温情直向四肢百骸流布;且眉扬神旺,自信力呀,创作欲呀之类亦在心头涌动膨胀。由此不难看出,被人欣赏(包括自身价值,风姿才情,容貌气质乃至服饰装束等等),除了能使人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外,亦对一个人潜能的释放,精神的激励,甚或命运的转机,都不无裨益的(古今中外此类例子可谓多矣,恕不赘述)。

不过,被人欣赏则须具有自知之明,不可忘乎所以昏了头,人家给根麦秸就当作拐杖拄。否则,难免陷入某种尴尬之中。东晋大司马桓温,乃属当时的炙手可热人物,此公为人骄矜,性喜自炫,仗其权势,他的那些浪言狂态,自不乏“被人欣赏”之市场的。孰料此公一次竟栽在一名老婢女手里。这位曾作过晋朝名将刘琨艺妓的老婢,那日见了桓温,便说他很像刘琨。桓温闻言大喜,忙问那老婢自己哪些地方像刘琨?老婢乃徐徐言道:面很像恨薄,眼很像恨小,须很像恨赤,形很像恨短,声很像恨雌——这番妙语,登时把此公弄了个小眼瞪大薄面飞赤了。春秋时的邹忌,就比桓温高明多了。这位先生虽也曾揽镜自赏,并受到自家妻妾和来客的欣赏,赞他比美名鼎沸的徐公还胜一筹。可是,当邹忌亲眼见到徐公,相比之下,他自愧“弗如远甚”。难能可贵的是,邹忌不仅马上从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并且反思出一条做人乃至治国之道:总是喜爱被人欣赏的人,亦极可能被人蒙蔽,藏私利用乃至迷失自我。倘任由这种名不副实的“欣赏”发展下去,小则害己,贻笑大方;大则误国,患莫大焉。其实,邹忌的这种反思今人亦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也可睹其一些权要人物,总受到一片被人欣赏乃至肉麻吹捧的包围镜头么!当然,能拔乎其群成为权要人物者,往往并非等闲庸手,故对社会或官场中这点雕虫小技焉有看不透的?只是有时出于心理的抑或政声的需要,有意纵之,各讨所需罢了。不过,这种“各讨所需”,无论对现代化大业还是对社会风气,都是有害无益的,故权要者自当慎之戒之也。

特别需要指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各类国外人士和外商来访来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了,这自然是件好事。问题在于,某些国人往往过于看重“洋人效应”了。传媒界对于我国有的影视作品为了能被洋人欣赏拿什么奖,专一挖掘咱民族和文化的落后面早有微辞姑置不论;便是在经济或社会活动中,似乎洋人随便一声OK,即具点石为金的神效,遂为一些国人奉为圭臬,烧包得不行了。作为回报,亦尊对方是什么“专家”或“权威”了。且不说OK本是极寻常的老外用语,即便那些溢美之辞,倘夸大过火,或纯粹“二尺五”(高帽子)地干活,则请不要忘了咱中国一句老话: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如是,还是大家老老实实谈生意,各求其利的好。至于因了国情文化的不同,对人家纯属礼节性的称赞,也不能太实心眼了。譬如人家说羊肉泡馍好吃极了,你就顿顿上羊肉泡馍,则难免要闹出笑话来的。故在被人欣赏中,能灼灼明察出一双客观理智的眼睛,其欣赏才能持久,且不会从中异化出什么其他东西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