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倒刮”现象透视
刘鸣仓/文
城里年轻人一个比一个时髦,家庭陈设一个比一个豪华,呈现出一派鲜亮的彩色,没有人想到这背后有多少老年人的默默奉献。50年代每月给父母寄生活费的年轻人,成为当今年轻人“倒刮”的对象。
习俗把结婚称为“成人了”。未结婚的青年男女便是没长大的孩子,吃用父母的都名正言顺,尽管他们有工作有工资。某单位小李参加工作四年多了,却从未向家里交一分钱,发工资刚过月半,竟还伸手向父母要钱。他妈问:“你工资呢?”“上月借钱花了,还了帐。妈,我正在谈女朋友,还在初级阶段。”老母无奈,给了三张50元,心里却纳闷儿,这孩子谈对象咋老是处在初级阶段呢?
也有更聪明的。陈倩小姐工资全部交给父母,讨得家里一片欢喜。她吃穿用全由父母承担,看到漂亮时装了甜甜地叫声:“妈!”当然归妈掏钱。殊不知那一套时装往往足足是她一个月工资。结婚时陪送的彩电、冰箱等物,自然也是父母掏钱了。
一些已婚的年轻人,仍然把主意打在父母身上。他们多以工作太忙为由,或以孩子喜欢爷爷奶奶为借口,经常到父母家就餐,或把孩子丢给老人。刘某结婚10多年了没起过锅火,在父母家过“社会主义”生活,小家成了旅社,父母家成了饭馆,却从不向父母交一分钱就餐费。他们省下的钱,置办的家具、电器一应俱全。
把“倒刮”的责任全推到儿女辈似乎有欠公允。一些老年人退休在家感到寂寞,向往天伦之乐,便主动要求儿女们来家聚餐居住。张老汉两儿两女均已成家生子,每逢星期天,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及里孙外孙们,便回家来。老俩口忙里忙外,儿女们摆起“方城”大战,常常是吃了饭,碗一推又接着战斗。这一天少说50元开销,一月四次,老人退休工资刚够对付。这种隐形“倒刮”,老人们倒还乐哈哈的。
有社会学家调查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城市2900万老人中,有2700万老人在不同程度地被“倒刮”,其中自愿者约占77.6%,不情愿或极不情愿者22.4%。“倒刮”满足了一部分老人的亲情交流,也给老人带来一定的经济痛苦,更助长了年轻人的依赖思想,扭曲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正常关系。
西方社会中,儿女十八当自立。他们把花父辈的钱财视为耻辱,把依靠自己创出一条人生路作为荣耀。父辈们也不会轻易接济儿女,因为那样做是轻视晚辈自立能力,有伤晚辈自尊的行为。我们呢?为什么不去轻视或干脆鄙视,直至抛弃那个“倒刮”行为,创造一种全新的自立为荣的观念和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