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还涨吗?油价
物价问题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杨令青
“现在的油是越来越吃不起了。”一位排队买油的老年妇女满脸愁容地说。
“前些年,4块钱能打四五斤,现在只能打一斤。”“就这,还不知道要涨到多少?”
排队打油的人议论纷纷。
在连日的采访中,记者看到西安油脂公司门市部、西安十九粮贸公司、炭市街副食商场等国营单位,每天都有人排队买油。尽管每人限购2斤。因为国营的比个体的每斤便宜4至6角钱。
我省的油价是从去年11月份涨起的。当时的油价一天一个样,甚至下午比上午就贵2角,从10月份的每斤2.50元直窜到12月份的每斤3.60元,人们恐慌的纷纷数10斤地往家里买。
据了解,造成植物油价飞涨的原因有四:一是南方涨价风的影响;二是外汇并轨后,原来靠从国外进口油的南方人,转向国内;三是植物油的消费量比过去大大提高。西安1991年国营粮店销油不到4万吨,而去年已超过5万吨;四是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由于油菜子面积减少,去年全国植物油产量下降。市场供不应求,涨价是必然的。
从去年11月份油价一路摸高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最主要的是抛售国家储备油和限价销售,仅为我省就调拨了1.25万吨,并决定从国外为我省进口1万吨。但目前落实的不到250万公斤。进口油落不实,原因多,国内油落不实,原因只有一个:国家的调拨价比市场价低7角左右外省不愿意。实行限价后,我省第一次限价在去年12月30日,每斤3.40元,第二次是今年3月17日,每斤3.70元。
限价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事,但对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可就惨了。西安油脂厂副厂长吴锦洲听说了解食油价格问题,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我们现在是在作亏本买卖。没办法,这是政府的命令。”据吴厂长介绍,他们厂去年收购的油菜仔每斤0.96元左右,3斤菜仔一斤油,加上各种费用(不包括税金),每斤油的成本价3.50元,零售价3.80元才能持平。从元月至今,他们门市部先是以3.4元、后以3.70元的限价,每天只卖两桶,已亏损不下20万元。
从经营单位来说,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就得有充足的货源,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现在是10个国营粮店起码7个没油卖。因为调不进低于限价的油。”省商务厅粮食处副处长沈理告诉记者。在西安西京粮油经销部洒金桥门市部,记者看见几个顾客提着空油桶怏怏地离去。“我们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已经三四天没油卖了。西京经销部有11个门市部,都像我们一样。这个月许愿给三桶,到现在还没个影。”老职工杨文琴难过地说。以多种经营出名的西安十九粮贸公司,也是因为进不到低价油而停销近一个月。“不是他们不愿发挥作用,关键的问题是,高价进,低价卖,赔的差价谁来管?”商务厅粮食处主管价格的郭明说。
“单单靠限价不是个办法。”吴锦洲告诉记者,国外对粮油实行的是进口差价补贴。也就说,无论多高价进的油,按国家统一限价销出所赔的差价,全部由国家补贴。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省目前只补差价的40%,60%要靠企业和经营单位自行消化。
这种让企业和经营单位亏本的限价,到底能维持多久呢?
据省商务厅和西安油脂厂预计,为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今年油菜子收购价每斤在1.30元左右。从国家有关资料来看,今年全国居民的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将达到783万吨,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从供需情况看,今年食用植物油尚有33万吨的缺口。
孙子兵法日:“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市场何尝不是如此?!“川壅而溃,伤人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