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4月05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陕西青工在日本 虚假广告:消费者的灾难 图片新闻 文人画与当今社会 图片新闻 新华书店在呼唤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虚假广告:消费者的灾难

文/荣光友

形形色色的虚假广告及其危害

坑人骗钱的“致富”圈套追求富裕,奔向小康,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部分人们发财心切,于是“致富秘诀”、“致富捷径”等致富广告便如久旱甘霖般倍受人们青睐,他们不惜代价,抛家舍业地交款参加各种“致富培训班”,购买“致富资料”,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中国化工报》“社会扫描”栏目中曾揭露过这么一件事情:湖北省某市科委“种植仙人伞”广告说:“投资百余元,半年即可获利万元,并且签订有公证处公证过的常年产品回收合同。”老王见之不禁怦然心动,即汇款邮购了两只菌种和一份资料,根据资料要求,老王费尽周折又购齐了几十种化学药品来做营养基,接种半个月后陆续死亡。老王按广告地址与之电话联系,该市科委有关人员答复:“此人原在我处租房经营名贵中药材菌种,前不久已迁走,去向不得而知。”老王只得顿足捶胸,大呼上当。其实坑人骗钱的“致富”陷井又何止这一处呢?《市场与消费报》有篇文章揭露了这么一件事:某杂志社刊出如下广告,“……种植申药材,何愁不致富?!种植党参、穿心莲,每亩纯利5000元!”湖南省某县一位农民寄出170元钱购回几斤“穿心莲”药种,侍弄宝贝一样精心种了几亩,秋后收割后送往药材公司,收购员一看,假的!原来是一种他也不认识的草。全家一年的辛劳付诸东流……欲走致富之路的人们呵,你们要警惕,防止上当受骗呵!

鱼目混珠的“美容”欺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就是利用人们的爱美之心,干下了种种“美容”欺诈事件。《市场了望》杂志有篇文章谈到:奇妙换肤霜,白色旋风“刮”起的愤怒,“60天换肤霜由热到冷”,许多女士使用某厂的奇妙换肤霜后,脸上起了疙瘩、红肿、发痒、现黑斑、严重的起浓泡、流黄水,以致溃烂。各地消协接到了大量愤怒的投诉……该厂领导和有关广告传播者承认,他们并不了解《广告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在宣传和销售中屡屡犯规,虚假误导,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本产品适用一切皮肤,适用任何年龄,无任何副作用,”“一次使用更换老化皮肤,八次使用彻底换个模样,”简直是夸张失真、言过其实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后来,有关市和国家工商局发文禁止刊播该产品的广告,受害的是消费者,报载:有位姑娘找到“价格优惠”的店做隆鼻手术,遭到失败,接连返工三次,受了许多痛苦,花了许多钱……

骗钱骗“才”的“招聘”诈骗招聘广告,使得人才得以流动,人尽其才,推动工作。但是,某些骗子却利用所谓“招聘”,骗钱骗“才”,坑害他人。江苏省连云港市出版的《科技汇报》社会透视栏目有篇文章谈到:每隔一段时间,人们总能在某报上看到这么一则广告“本公司是与美国合资的高技术开发公司,欲聘计算机专业博士、硕士从事软件开发。月薪从优,最低一千元,优秀者还可赴美国总公司考察或从事研究……”为什么这家公司总是在招人?经调查,真象大白,原来,该公司的总经理本是一个计算机专家,但他一般不亲自上机搞项目,只是不断地设计项目、拉项目和推广项目。全公司只有他和秘书小姐两个人。当拉到一个项目后,他就分解成若干小项目然后不断地招聘计算机方面的博士、硕士,以试用或者考试为名,把这些小项目交给应聘者解决。小项目完成后,他就亲自动手“剪接”成大项目。当然,那些应聘者也都落选了。他不用一分钱的工资,就这样巧妙地骗取了那些博士、硕士的高智力劳动,从而发了起来……自然,招聘骗局还有另外一些花样,如,有的骗子打着特区来内地招工的牌子,骗取报名费,手续费,有的名为招聘“秘书”、“公关小姐”,实际是招选“情人”“黑市夫人”等。对此,人们应当擦亮眼睛,以免受骗。

挂羊头卖狗肉的“良药良医”骗局人吃五谷,难免会生百病。有了病,人们就会求医求药,盼望恢复健康。有的骗子针对人们的上述心理,以假坑人害人。《中国化工报》有篇文章揭露了这样一种骗局:某些“部队医院”的就医广告日渐多了起来,而且医治的多为疑难病症,如皮肤病、性病,甚至癌症。据了解,有些所谓“部队医院”并非军医坐诊,而大多是南方的一些“江湖郎中”,租赁部队的一间门面(说白了就是租赁部队的牌子),就象国营商场里的个体出租柜台,他们抓住人们对子弟兵的信任心理,大发其财。广告声称“有效率100%,治愈率××%”,有效率是没有衡量尺度的,如果你的病治不好,只怪你在治愈率之外,反正钱是赚到手了。虽然部队医院因之而增加了经济收入,却让这些“江湖郎中”败坏了子弟兵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另外,还有一些补药的广告、包装,常常标榜皇家秘方,却不知道中国历代皇帝长寿的是不多的,短命的很多。因为凡是给皇帝看病的医生,哪怕是太医,都怕承担责任,开的处方多半是不温不火,医不好也吃不死人的。这些厂家到底有没有“皇家秘方”,也是很值得打问号的。某些“良医良药”,轻则让病人贻误治病机会、加重病情、损失钱财,重则让病人丢了性命。至于贴在墙上、电线杆上的“马路广告”,吹得神乎其神,更难让人相信!

诱惑少儿与家长的“智力开发”、“营养”骗术少儿是祖国的明天,是家长的宝贝。有些颇有心计的人,专门算计少儿,专门掏家长的腰包。形形色色的儿童营养品,在广告里个个都是呱呱叫的,有的讲能防病治病增强体质,有的讲可开发智力等等,可经专家们一检查,其中不少也露了馅,对儿童的生长和发育并无益处,有的甚至有害:有的口服液因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专骗钱财的“征婚”广告现时,找对象的红男绿女,已不忌讳在报刊上以各种形式刊登出征婚广告,通过新闻媒介牵线搭桥,找到自己满意的伴侣。但是也有一些骗子利用征婚广告大肆“致富”。报载:某女青年通过征婚广告,先后与十余名男士确定了“恋爱关系”,她以各大城市为落脚点,开始进行无限期的免费旅行,每到一处,无不接受好吃好喝招待,临别时再要上一笔路费……还有更为奇特的骗术。《分忧》杂志曾揭露过这样一个骗子:某市一位28岁的男青年肖某,剪下挂历上的一位女模特儿的玉照,找人翻拍60多张照片,给那些登征婚广告的大龄男青年一人寄一封缠绵的情书,信中都夹有一张翻拍的照片。不久,肖某便收到40多封回信,都愿与“她”建立“非同志之间的关系”,于是,肖某便与他们书信不断,频频传情,并要这要那,骗取钱财……这类骗子,实在可恶!

虚假广告背后有一系列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综合症”,遏制虚假广告,需要健全法制,需要采取措施综合治理——

措施之一:建立健全有关法规,严格按法规办事。《市场与消费报》刊登的刘铭同志的文章指出:虚假广告背后是广告主体、审查、发布各环节利益的趋同。虚假广告的背后是法制的不健全。《广告管理条例》及其《细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禁止虚假广告作了规定,对企业、广告经营单位和新闻媒介都是一个有力的约束,但作为广告管理来说,《反不正当竞争法》还需要制定出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明确对虚假广告的判识、惩治及日常规范、监督,以法规的形式,在体制上明确理顺企业、广告审查、发布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彻底遏制虚假广告,必须健全有关法规,严格按法规办事。

措施之二:严格查处,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行为。近些年来,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处理打击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在严格查处、严厉打击上狠下功夫。对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商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重罚不留情,决不能让弄虚作假者占了便宜。对其中严重违法犯罪者,必须根据情况追究其刑事责任。

措施之三:必须提高广告和广告从业人员队伍素质。中国广告起步较晚,广告业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其素质:一是要整顿广告业和从业人员队伍,广告单位开业和接收从业人员应严格审批,严格管理,不合格的应清除。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广告业单位素质,促进广告业和从业人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措施之四:全社会积极参与综合治理。一是报刊电台电视台要大造舆论,宣传有关法规,揭露打击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商品,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新闻传媒要带头抵制虚假广告。三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有关法规;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积极与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商品作斗争,为努力净化市场经济环境作出贡献。四是广大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行动起来,敢于同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商品作斗争。我们相信:只要各行各业、全国人民都积极行动起来,虚假广告之类就毫无立足之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