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5月17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国税沉思录 怀旧乱弹 一夜无梦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怀旧乱弹

文/王柄智

按说,今天的人们,紧紧追赶、尽情享受和追求时髦新潮,可与此同时,也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怀旧”,并且还形成了又一“都市新潮”。

譬如,前一阵子《红太阳颂》曾经开创了有声盒带销售数量的新纪元;又比如,三五至爱亲朋小聚雅叙;面对时下种种繁复多变、精彩纷呈的社会现象,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过去如何如何,可如今……”的嗟叹(当然,如果问及他们是否愿意退回到十几甚至二十年前去生活,恐怕没有几人有一个肯定的答复);再比如,北京城消费圈里时兴吃窝头、揣怀表、坐黄包车,等等。

尽管它的出现和存在是客观的,但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来看,喜旧思潮的流行无疑表现出了人们对现世的一种规避、一种逃遁以及一种无可奈何……

因为,社会的变革使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过去社会大生产条件下共存的依赖感、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这些人面对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心理调整不及,难以适应,以至茫然无措。加之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打破了固有的生存模式,以及新的分配收益不公,社会中的一些腐败及一些人的道德伦丧现象得不到根本遏制,由此产生的阴影,虽然面积不大,但确同瘟疫浸蚀着人们的心灵,久而久之,便促成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矛盾心态并日渐升级。“怀旧”便成了部分人游离现实解脱自我的应世“良方”。

当然,不可否认,过去(准确地说是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财宝,但过去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樊笼:陈旧的条条框框,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观念意识。过去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创伤和问题:如不堪回首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红烂漫、尽朝晖、响春雷”之年月。再如一些人身之病和社会之病还没有找到完全彻底治愈的良方。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割舍已经逝去的昨天,但今天是以无数个昨天为基石而登临的。过去毕竟已经过去,我们都得走向明天,即使今天的新潮中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堪称糟粕的东西,相信随着时代之巨轮的轰然前滚,明天必定是美好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