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高工佩服的中技生
孙杰 卫民
铁路搬道员长期使用的手动脱轨器(俗称搬道叉),如今,已有了更新换代产品——12股道电动脱轨器。谁能想到,它的研制与一名仅有中专学历的普通电工分不开,他就是铁一局建安总公司机电公司青年廖建新。
1993年3月,铁三院高级工程师设想研制电动脱轨器,并邀请廖建新参加,高工面前,小廖虚心请教,白天听高工们的理论探讨,详细记录,夜里整理笔记,查找与传动、信号有关的书籍,摆弄有关零部件,经过一个月的苦熬,他以惊人的速度,搞懂了脱轨器的工作原理。
廖建新在大秦线、京山线、丰准线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几十个工号中,练就出一手硬本领,他在复杂的电路配电柜面前熟练地按图接线,双手灵巧地在线丛中穿梭,熟练使用各种测试仪器,准确提供仪表中的数据,令高工们十分佩服。在研制中,他巧妙地制做了转向限位卡,配电柜内壁固定槽,使一些纷乱的各型号电线清晰明朗,容易辨认方向,柜内增大了容手空间。更令高工们惊讶的是,他设计出的岔线封闭后,禁止外线列车闯入并给予信号显示,解决了长期悬而未解的信号难题,请天津三院的设计师复核后,完善了系统设计。
如何在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利用列车通过后的间隔时间,快速在钢轨上钻眼,提高安装电动脱轨器装置的速度?这一困扰产品推广的难题,经过廖建新十余次的反复研究、设计,亦被一举攻克,他采用改装立式钻眼机为平放式,设计出“兆”字型钻孔机,可根据不同要求,在钢轨上钻不同孔径的眼,过去钻八个眼需半天时间,现在仅需32分钟,使电动脱轨器更具推广和实用价值。
今年2月底,首批生产的24台电动脱轨器已投入使用。